第一百七十三章 风云涌起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于此同时袁世凯推动了周馥上任两广总督,这个周馥是什么人?他是袁世凯的儿女亲家,说他是北洋派系的人也许不太适合,但他绝对是袁世凯的政治盟友。

  然而在这一系列南岑北袁斗争中,表面上袁世凯似乎是取得了巨大的政治胜利,然而这两年北洋派系的大规模扩张也是引起了慈禧的防范。

  这几年里袁世凯为首的北洋从一支小小的武卫右军起家,然后迅速掌控直隶一省,继而编练北洋常备军,前几年不说了,单单是去年北洋体系就办成了其他任何政治派系都无法办到的诸多大事,不仅仅北洋常备军六镇以及京旗常备军全数成军,而且还在1905年推动徐世昌进入军机处就任军机大臣,扶持赵东云就任盛京将军全方面掌控奉天一省,甚至有辐射掌控整个东三省的可能性,此外还推着王永庆就任江北提督。

  这一桩桩的事单独拿出来都是巨大的政治事件,然而在1905年却是一股脑的发生在北洋体系里,这如何不让外人注目?如何不引起清廷的防范?

  虽然袁世凯每年都给庆亲王奕劻送去不少金钱,奕劻也很支持袁世凯,但是也压不住清廷对北洋的防范啊!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1906年夏天日俄正在进行停战谈判的时候,国内袁世凯、奕劻、徐世昌等人联手推动的新官制改革虽然表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依旧遭到了岑春煊的政治盟友瞿鸿禨的强烈反对,并且一败涂地。

  新官制改革中很多无关紧要的就不说了,真正影响权力核心的就是军机处和各部改革,军机处有多位军机大臣失去了参与枢务的权力,转而变成专管一部的尚书,其中就有袁世凯在军机处的直接代表徐世昌,然而袁世凯的死对头、岑春煊的政治盟友瞿鸿禨却是没有失去任何权力,依旧以军机大臣的身份兼管外务部。

  如此一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派系在这一场官制改革中,或者说在中枢的权力斗争中全面落败!

  而这一个失败随后很快就是引起了连锁反应,七月,面对诸多的弹劾奏章,袁世凯被迫辞去部分兼差,然而这还不算,真正对北洋造成重大打击的乃是八月份清廷发上谕正式成立陆军部,统辖全国新军。

  这个陆军部的成立对于北洋体系来说乃是实际上的重大的打击,前文说过练兵处实际上就是北洋派系的练兵处,成立后就一直和朝廷的代表‘兵部’进行权力争斗,试图争夺全国新军的控制权。

  然而清廷却是借着练兵处和兵部多有矛盾、重叠等理由,不顾北洋体系的暗地反对,直接把这两个部门进行合并,并加入了太仆寺后成立陆军部。

  如果成立了陆军部,而陆军部尚书由北洋派系的人来担任,比如说段祺瑞、王英楷甚至是袁世凯本人兼任这对于北洋体系来说都是好事,但问题的关键这个陆军部尚书不是北洋人啊。

  而是满人将领铁良,铁良虽然早些年和袁世凯关系密切,但是这几年来随着朝廷越来越明显的对北洋进行防备,铁良也是逐渐和北洋拉开了关系,进而成为了传统意义上的满人将领。

  陆军部的成立,铁良就任陆军部尚书,代表的是北洋体系在这场争夺全国兵权的战争中以失败而告终。

  具体表现下来就是,陆军部刚成立不久就是宣布统一全国新军番号,并预备年初也就是1906年的现在改‘京旗常备军’为‘陆军第一镇’,北洋常备军六镇则是改为陆军第二镇到第七镇。

  同时未来还会给其他各省已经成军的新军授予番号,不过当1906年初来说,不过赵东云这两年编练的奉天两镇,实际上都还没有成军,陆军部那边还没有派人来检阅,所以暂时还是继续沿用奉天常备军的番号。

  然而成立陆军部、统一番号着这种事在后世人看来兴许是好事,但是对于严重依赖军权生存的北洋体系来说却是大大的坏事!

  为什么?

  因为陆军部成立是,是有权管辖全国所有军队的,也就是说理论上来说不管是袁世凯的北洋常备军还是赵东云的奉天常备军都是属于陆军部掌管。这个陆军部如其说是否发展国内新军,倒不如说是清廷弄出来试图削弱北洋派系,收拢北洋军权的一个部门。

  这刚成立呢,就试图把北洋常备军的六个镇以及京旗常备军收拢到陆军部管辖!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