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平步青云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朕想法与你不同。”乾隆道:“其实你看看这些诗句,他们啊,都知道朕这眼睛,还算不错,朕登基至今也五十六年了,从未用过眼镜,想来他们都知道的。可中间这几句,却又有哪个能出于其上?总观全诗,此篇依然配得上第一。”又拿过阮元所写刘向疏,道:“其实朕更欣赏的,是他这篇,最后这三不同,朕看着真是神乎其技!却不知王杰他们想了些什么?这被取在第二的阮元,无论诗赋疏文,都比他们拟的第一名刘凤诰要好,他们为何只取了阮元第二?”

  鄂罗哩不解,乾隆看着这篇文章,却越看越得意,不禁读道:“‘臣伏见我皇上奋武开疆,平定西域,拓地二万余里,凡汉唐以来羁縻未服之地尽入版图,开屯置驿,中外一家,岂如郅支、呼韩叛服靡常,杀辱汉使哉?此其不同一也。我皇上自用武以来,出力大臣无不加赏高爵,或有微罪,断不使掩其大功,下至末弁微劳亦无遗焉,绝未有若延寿等之有功而不封者,此其不同二也。我皇上运筹九重之上,决胜万里之外,领兵大臣莫不仰禀圣谟,指授机宜,有战必克,间有偶违庙算者,即不能速藏丰功,又孰能于睿虑所未及之处自出奇谋,檄幸立功者耶?此其不同者三也。’这三不同,处处深得朕意,要旨明确,绝无滞涩,你看这些文章之中,又有哪个及得上这阮元?”

  鄂罗哩笑道:“这阮翰林之名,奴才也听闻过的,听说是个谦逊质朴之人。这三不同将皇上圣明神威之处一一点明,却也不易啊。”

  乾隆也笑道:“你是想说,这三不同,其实有些过誉了,是吗?”鄂罗哩听乾隆此言,连忙跪下,自称该死。

  其实乾隆心里也清楚,这所谓“三不同”,确有过誉之处,自己安定西域不假,可不久又有乌什之役,阿桂建功立业的关键之战便是此役。回想起来西北平定之时,也耗费了不少工夫。自己不吝赏赐不假,可柴大纪一事,其实回头想想,乾隆也知道他原本无罪,只是柴大纪口出冤枉之言,乾隆以为他违逆上意,最终才依了福康安,将他处斩。至于四境用兵,虽然开疆拓土不少,可缅甸之战、二次大金川之战,均是旷日持久,消耗颇巨,自己当时的决策并不算十全十美。

  可即便如此,乾隆仍对鄂罗哩道:“起来吧,你本不该死。这三不同,朕知道有过誉之处,朕所作所为,孰得孰失,朕心里清楚。但这翰林大考,所为何事?为的是选出精于文赋之人。这阮元文笔原是一流,可更难得的,一是他心思缜密,言语清楚,这三不同,一一皆有实事,而非空言朕之功业。二是他精通经典,能以经典为朕所用,那《宗经征寿说》,朕与你说过的。能做到这两点的,翰林中朕看是无人能及得上他了。朕这样与你说,你还觉得他不该得这个第一吗?”

  鄂罗哩在乾隆身边,已经近三十年,翰林之事原也清楚,翰林平日起草诏敕,自免不了为乾隆歌功颂德一番。至于陈列时弊,极言进谏,是都察院的职责,与翰林无关,当下也就不再言语。乾隆见他已经明白,便让他传了阿桂、和珅、嵇璜与王杰四位大学士入勤政殿来。

  四人行礼已毕,乾隆便道:“你等宰臣,朕看着是真的老了。来看看,这你们拟的第二名阮元,诗赋疏文,朕看着都比第一名刘凤诰要好,你等怎么只给了第二名?这大考名次,最终还是朕来定,朕意已决,此番大考,以阮元为一等第一名,你等可有意见?”

  四人之中,嵇璜早知阮元学识,阿桂因那彦成之故,已对阮元了解颇深,王杰经公爵府一会,对阮元已无疑虑,和珅又想着借此机会提拔阮元,为自己增添羽翼。故而此时,四人竟齐声应是,没有一人反对。乾隆素知阿桂等三人与和珅不和,但凡军国要事,往往各执己见,僵持不下,这次竟意外的一致,自己既是惊讶,又是满意。

  眼看阮元取为第一之事,各人已无异议,其余诸人,乾隆也有一些调整,吴省兰这次文章写得也不错,故而改为一等第二,胡长龄、刘凤诰则位列二等前两名。等第既已分明,乾隆也对四位大学士道:“今番大考,本也有翰詹出缺,急需补选之意。眼看这里有些学士、侍读侍讲,文章做得并不好,也该降一降官职,让他们自己反省去了。詹事马启泰,年事已高,文又做得平庸,按这等第来看,只能给个不入等。不如朕便让他致仕,也全了他颜面,詹事的位置嘛……既然吴省兰也列在一等,便让吴省兰接任吧。”

  詹事是正三品,吴省兰升詹事,意味着和珅这边平添一位强援。故而和珅也没有意见,当即拜倒,口称皇上圣明。阿桂、王杰等人素知吴省兰与和珅交好,可眼看乾隆取了吴省兰在一等,不升迁反而说不过去,也无话可说。

  乾隆又问道:“王杰,你熟知翰詹典故,吴省兰朕定下了,就该阮元了。阮元现下是七品编修,那你说说,朕即位以来,编修因大考一等而升迁的,最高升到何等官职?”

  王杰道:“回皇上,臣记得之前大考之中,有以编修之职,位列一等的,最高应是升到了从四品的翰林侍读学士或侍讲学士,陛下即位以来,能这般高升者,也只有三四位。”

  不想乾隆对阮元竟异常满意,又道:“想来朕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翰詹大考未免严格了些。朕也知道,不少翰林是有学问的,可朕当日吝于名.器,并未及时提拔他们,朕深以为愧。而且朕觉得,阮元这三篇文章,做得比之前那些一等文章,都要好。所以这次阮元文章作得第一,朕要超迁。朕记得吴省兰现在是少詹事吧?他走了,位置自然空了出来,就以阮元为少詹事,你等意下如何?”

  阿桂、和珅、王杰三人虽都对阮元升迁没有反对意见,可听到这里,却也各自吃了一惊。阮元此时还是正七品,而少詹事是正四品,当年钱大昕为官二十年,才升到少詹事之职,而阮元仕官至此尚不足两年。而且一次连升六个品级,在清朝历任汉人官员中,都是极少见的。

  这时反而是嵇璜率先开口,道:“回陛下,阮元才学人品,都是有目共睹,臣亦久闻其名。但此番升迁,要将阮元连升六级,老臣看来,确实有些过速,还望皇上三思。”

  乾隆却毫不在意,笑道:“无妨,翰詹官员本与各部院不同,大考文辞优异,便当升赏,行文拙劣,也自应贬斥。品级高的,便是有真才实学的。若是下次大考,阮元成绩不佳,再把他降下来就是了。”

  可六年之后,阮元还会不会继续待在翰林,乾隆就没再说翰林中朕看是无人能及得上他了。朕这样与你说,你还觉得他不该得这个第一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