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华难未已(一)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敌首大怒道:“谁知道你们的王竟然不与国人住在一起?”联军马上解除了对成周的包围,转而围攻王城。

  王城是一座宫城,它的防御体系虽然完善,但是规模实在是太小了。敌人很快攻破了王城东门,并且将城门付之一炬。但是防御者在城内道路上堆满了障碍物,敌人脚下磕磕绊绊,身上却受到从高处发射的弓箭、投枪和长矛的攻击。倒下的尸体给进攻者造成了更大的阻碍,尸体最后几乎把城门都堵住了;敌人不得不暂停攻势,把尸体从城门里拖出来。

  连日来损兵折将使得敌人心怒气燥,此时又传来令人担忧沮丧的消息。原来秦国和晋国分别出师对六大部落的居住地发动进攻,那些部落遭遇到了与东周人同样的处境。敌军无心恋战,顷刻间便作鸟兽散。

  王城危机解除后,东周人便开始收拾残局,结果发现很多显贵的人物都被敌人抓走了。周襄王想要把那些人赎回来,却不愿意放下自己的空架子,于是就把那个差事交给晋惠公。郤芮大喜,他说这是晋惠公稳定政权、建立功业的大好机会。

  由于秦晋联军在战事中也俘获了很多戎狄的高等贵族,晋惠公便亲自出面,把几方势力的代表拉到一起,采用交换战俘的方式暂时解决了纠纷。

  鲁僖公十二年(BC648),周襄王决定追究王子带的罪行。王子带通过安插在天子身边的间谍得到了消息,他自知罪孽深重,立即马不停蹄地逃到齐国去了。

  对这个乱臣贼子的到来,齐桓公真是大喜过望。原来,周襄王登基后很快变得骄奢起来,他也不像从前那样尊重和亲附齐国人了;更有甚者,他经常把齐国宫廷发生的丑闻当笑话说给身边人听。

  齐国人决定做点什么来教训教训那位“忘恩负义”的小天王,恰逢此时王子带逃亡来了。齐国人便把他当成对付周襄王的杀手锏——周襄王一旦做出不利于齐国的事来,齐人就会把他放出去与周天子作对。

  晋国调停了周王室与戎狄的矛盾,但是协议达成后却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把吃进去的东西再吐出来,无论对于晋惠公还是戎狄们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周人要求戎狄履行义务,戎狄就以不安抗辩权为由,把责任推到晋人身上。

  周人又去找晋人理论,晋人却说不久前战俘们发动了一次暴动,结果他们不是被杀就是逃走了,现在自己已经无人可交。当然没人相信这个解释,结果晋人又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了——东周与戎狄的矛盾未消,晋国又搅进来了。

  齐国人认为是时候做些什么了,齐桓公就派管仲去平定王室与戎狄矛盾,派隰朋去调解晋国与戎狄的纠纷。在齐桓公的授意下,王子带暗中也为调停争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他写信给戎主们说,齐桓公大叔虽然不喜欢使用武力解决问题,但是他一旦感到颜面受损,武力却又是他采取的最低限度的手段了;他(王子带)在齐国亲眼到冒犯齐桓公的戎狄们的下场:男人被施以肉刑,成为最卑贱的奴隶,女人也干着最低贱的活计;小孩子也难逃厄运,或者成为****,或者遭受与成人一样的苦难。

  最后他说:“东周和晋都是小国,而齐国后面站着华夏一半的诸侯。所以,接受齐国人的调停吧!拒绝意味着灭亡,而接受则会得到奖赏。”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