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三)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十月,齐桓公把仲孙湫派到鲁国去,名为省难,实为窥探鲁国政局。虽然距离上次会面只有短短两个月时间,庆父面对齐人时态度已经发生了明显转变:他表面上对仲孙湫客客气气,实际上言语里藏着各种软硬刀子——齐桓公则怀疑他有不臣之心,庆父怨恨齐桓公把季友召回来与自己作对;相互间的不信任使得庆父决定改变对齐策略。

  庆父说,托盟主的福,那个乱臣贼子终于可以重返鲁国摇荡公室啦!真不理解盟主是怎么考虑的,盟主不但不支持他这个忠诚正直的大臣,反而怀疑他、把国家的祸害召回来对抗他;盟主是希望鲁国安定呢还是混乱呢?要知道,正是他在毫无征兆之下未经审判与“三刺(鲁国的一种司法审判制度)”就杀死了自己的三哥;天知道他以后还会做出什么样丧心病狂的事来呢?

  仲孙湫对庆父的怨恨之词答复道:“你对寡君的无端猜疑是不可理喻的,邢、燕与齐没有同盟关系,寡君尚且不遗余力地帮助两国抵御外敌,何况齐国与鲁国为姻亲之国呢?寡君岂有不爱舅甥爱外人的道理?而季友是鲁侯召回来的,寡君对此又能起什么作用?齐国当然希望鲁国安定,但也不会坐视鲁国发生动乱。”

  仲孙湫随后又去拜访季友,并问了他很多问题。季友始终阴沉着脸,一个字也不肯多说。即便回答也是含糊其辞、不作正面回应。

  仲孙湫回国向齐桓公复命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季友被他压制得太惨了,而庆父从来就没有满足于只做个卿,他将要夺取君位,鲁国很快就要发大动乱。”

  齐桓公问:“怎样才能除去庆父?”

  仲孙湫说:“庆父势力太大,鲁国人无能为力,我们也不能替鲁国人下手。但是他为乱不止,将会自毙;君侯只能等待,没有其他办法。”

  齐桓公又问:“鲁国这样乱下去,寡人能吞并鲁国吗?”

  仲孙湫说:“不能!鲁国依然秉承周礼。国家就像大树,周礼是树的根本。臣听说:‘国家将要灭亡,一定是树干首先倾倒,然后枝叶慢慢凋零,大树这才会死。’鲁国没有摒弃周礼,没有失去根本,所以还不能被灭亡。君侯应当亲附鲁国,帮助鲁国平息祸乱,固存、推亡、毁灭昏乱之国,这才是霸王应当采用的策略。”

  鲁闵公二年(BC660),庆父加紧了弑君篡位的步伐。庆父已经失去了齐人的支持,季友却逐渐恢复自己的势力,鲁闵公整天和季友粘在一起,对任何事都要与他商量后才做出决定。形势正在经过一个拐点,双方实力的对比很快就会发生根本性转变。

  庆父决定趁局势变得更坏之前除掉鲁闵公,他把计划告诉了情妇哀姜。哀姜表现得十分恐惧,她从来都没有想过用杀死儿子(妾生的公子都拟制为君夫人的儿子)的方法来成全自己的情夫;但她只是个女人,即便进行反对,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庆父是个借刀杀人的高手,对于弑君这种遭天谴的罪行,他当然更不可能丧心病狂地亲手实施。能当枪手的人虽然不能说一抓一大把,但是挑出三五个总是没问题的。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