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宋华督之乱(一)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wx.l</p>鲁桓公元年(BC711)春,鲁国使者纷纷离开曲阜到各个同盟国去通报鲁隐公去世的消息。郑庄公对此深感震惊,他首先对隐公的遇害表示哀悼,对凶手的暴行表示谴责,然后又对新君即位表示祝贺。

  礼节性的套话说完之后,郑庄公便说了一些阴阳怪气的话,大意是:隐公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要符合郑国的利益,否则他不是白死了吗?郑国对鲁国的态度完全取决于继任者是否能完成先君未竟的事业,而摆在眼前的就是两国土地互换的问题。如果隐公仍然在位,问题今年就能得到解决;祊田已经修建了周公的神庙,天子也不再祭泰山了,那么鲁国人取得祊田就可以恢复对周公的祭祀了;如果鲁国在易土问题上还是感觉吃亏的话,郑国可以再奉上一块宝璧。

  鲁使答复说,他在出使前已经得到了新君的命令,新君要求他务必与郑伯就两国易土的之事达成一致,而且鲁候邀请郑伯在初夏之时进行会面,就两国关系持续发展的议题进行会商。鲁使最后强调说,郑伯是新君即位后首位会见的他国君主,新君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对郑伯的尊敬和对两国关系的重视。

  郑庄公对鲁国新君的立场感到满意,鲁使顺利地完成了外交任务,便回国复命去了。

  夏四月,郑庄公与鲁桓公按约定在戏地(即越戏方)相见。由于鲁桓公从未离开过鲁国,郑庄公也没有去过鲁国,这就成为两国君主的首次会面。

  郑庄公看到的是一个高而消瘦的年轻人,多年的压抑生活使得他内心是畏缩的,面容是阴郁的,谈吐是谨慎的。鲁桓公没有一国之君的气场,倒像是跟随君主出访的一个孩子;而公子翚则在他身边纵声谈笑,完全没有把年轻的新君放在眼里。

  两君重温了隐公时期的盟约,并决定继续推动发展两国的同盟关系。最后,双方君主举行歃血仪式,在交换土地的盟约上签字。

  鲁国人终于松了口气,因为只要郑庄公不发难,就没有人去追究凶手们的罪行了。而郑庄公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利益,至于这个利益是从受害者还是从加害者手中取得的,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能取得更大的利益,郑庄公才不在乎多死几个外国人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