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战流寇(2)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当然,张麟麒说的比较委婉,他去尽力去做,可是,人力也有穷尽的时候,如果福王有什么不测……当时崇祯沉默了一下,之后的回答便是,尽人事,听天命。有了这样的回答,张麟麒心里也就有底了。

  这也和他的猜测一样,崇祯作为一个十分勤俭的帝王,努力维持大明朝廷的运转,却眼睁睁的看着福王之辈耗费大笔朝廷俸禄,剥削大批河南百姓,以至于有那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只能无奈投贼,心中也是愤恨不已的。

  只是这些话不好明说,只能放在心里,如今也就是张麟麒发问,才能含糊地透露一二。而这样的话,张麟麒心中也就有底了,只是,到时候该如何运作,既不至于伤了洛阳的百姓,又能让福王等人寿终正寝,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当然,张麟麒已经初步有了一个方案……

  至于对李自成所部出战,张麟麒却是早已经定下基调,不动则已,一动必须要打出镇**的威名。出动便是雷霆一击,要让李闯胆战心寒,以后望见镇**的旗帜就望风而逃。

  而对于张麟麒定下的这个基调,李思骋,周默默等人也都是赞同不已,他们身为镇**的一份子,最是清楚镇**所拥有的实力。哼,这是李自成之辈所能比拟的吗!他们对张麟麒充满信心,对镇**更是充满信心

  而根据李思骋送来的最新战报,李自成除对洛阳攻势越来越明显外,他还大力清扫洛阳周边的城池。以切断内外联系!几天前,禹州知州钱祚征发来求援急报,流贼数万人猛攻禹州,军情紧急,希望朝廷立时派出兵马救援。

  禹州是交通要地,向为农民军来往之通道,这时的洛阳城周围,一些小县城都已经相继失陷,唯独余下禹州金鸡独立。这对于李自成来说,是一定要拿下的。这样也能顺便切断洛阳城军民的退路。

  而禹州被围,河南的最高首脑,河南巡抚李仙风当即慌了手脚,不过,在接到镇国将军所部已经到达开封府,先头部队更是已经抵达禹州附近时,李仙风这才镇定下来。一面紧急和张麟麒联络,恳请他立即投入到对流寇的作战中去。一面派出信使,前去告知禹州知州钱祚征,援军已至,不必惊慌。而且还是名噪天下的镇**,想必大军所到之处,流寇必定如同灰飞烟灭矣。你部只要坚守住城池,就是最大的胜利。

  而张麟麒,也已经派出探马告知李思骋,既然流寇猖獗,那就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不要以为打下几个县城,就是老子天下第一了!于是乎,镇**和李自成麾下的军队第一场正式的战斗正式打响了!这在后世,又是被称为禹州之战

  崇祯十三年的九月十八日,接到张麟麒的信报后,李思骋率领五千镇**,火速兼程赶往禹州,既然流寇自不量力,那就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李思骋先到达了鲁山。

  当地县城早被夷为平地,四面的城墙残缺不全,到处都是一个个的大洞,就像是被狗啃过一样。这些大洞,不要说一个人能够挺着腰走过,就是赶着一群牛通过也没问题。不光如此,就是县城内的房屋也基本上被毁去,只留下满街的残砖断瓦。这便是李自成军队的“杰作”,俗称“铲城”,这也是李自成之辈通过多年的征战得出的经验,每到一地,便屠夷一空,免得以后官兵再次占据,他们攻打不便。

  而看着这样的景象,所有的镇**都是义愤填膺。李自成真是太狠了。这般模样的县城,还怎么让人活下去。就算是有侥幸逃入山林的老百姓,等到流寇走了之后,回来也是活不下去了。整个是成了一个废物堆了。

  而等待这些老百姓的出路,无非是两条,一是活活饿死,二是为了活命,也加入流寇。看见有大军经过,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一群衣衫褴褛的老百姓,说是一群人,还不如说是像一群鬼更为贴切一点。而且还都是饿死鬼的那种,个个在风中摇晃,饿的都没人形了。要不是看见还能动弹,都和死人差不多了

  “马上赈灾――”看见这种景象,李思骋马上吩咐下去。立即就有镇**的伙夫开始生火做饭,救救这些灾民。这也是张麟麒事先对于李思骋的交待。不说人道主义,赈济作战区附近的饥民,对将要进行的禹州之战极有好处。流寇横行地区的饥民往往两头跑,若朝廷给他们一口饭吃,他们就为朝廷效力。若流寇给他们一口饭吃,他们就为流寇效力,一切的一切,只为了活下去。

  ps感谢书友loyxs捧场《武装回明》100纵横币。终于要开打了,希望早点看到打***鞑子,呵呵,那才爽。放心吧,李自成要打倒,鞑子更是不能放过,所有一切中华民族的敌人统统不能放过!即使他们早就死得化成灰了也不行!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