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皇太极的策略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军事上,以往所向无敌的满洲八旗,今年以来却是屡屡在明国折戟沉沙!损兵折将!如果说一次二次还能认为是偶然的话。

  等到整个正红旗都是被打得几乎残废,这才真正的使得大清国的高层,意识到双方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在内政上,皇太极也不好过,盖因张麟麒在他的心腹之地埋下了一颗钉子――那就是李定国的骑兵部队!

  自从李定国的骑兵部队在白山黑水扎下根之后,皇太极就不得安宁了。老是三天二头接到禀报,不是这个旗被打劫掉多少多少牛羊,就是那个旗遭到袭击,死了多少壮丁,逃走了多少多少四脚羊(鞑子管屡次掠夺来的汉人不论男女,都是通称为四脚羊。)

  其实就损失来说,算不上多大,可就是难受啊!你想想,在你的绝对控制范围之内,却是存在着这样一只敌对武装,三天二头对你进行袭扰,你烦不烦!可是皇太极派出精兵前去剿灭。却总是无功而返!

  因为李定国十分‘狡猾’,很好的贯彻了张麟麒教给他的作战方针。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每次出来作战都是离着大本营不远,一有风吹草动马上缩回大本营去。

  令的八旗精兵每每兴师动众的出兵,最后却都是望城兴叹。

  经过这样几次之后,皇太极也意识到,这就像是一条草原上的饿狼,盯住你不放了!

  于是乎,皇太极对于张麟麒的痛恨更加加剧了!你说你不仅打了几次大战,令的八旗元气大伤。就算是现在和平时期,也不让我们得到安宁,草木皆兵的,实在是太卑鄙了!

  鞑子就好像是一只野兽,野兽受了伤,它可以自己跑到一个山洞躲起来,然后自己舔舔伤口,自己坚持,可是一旦被嘘寒问暖,特别是像李定国这样的另类安慰,它就受不了。所以皇太极决定要坚决予以报复。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皇太极这次派出了最精锐的探子,前去挑拨西厂和锦衣卫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是在西厂和锦衣卫发生摩擦的时候,所以这才焦急的等待着最新情报!

  “报――”随着一声响亮的禀报声,一名金瓜武士捧上来一份用白桦皮写成的情报。上面写着这次行动的结果以及西厂和锦衣卫之间的最新态势,等到皇太极看完之后,却是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

  “皇上,上面都说了些什么啊?”鳌拜忍不住问道。知道这里面有老冤家张麟麒的消息,所以鳌拜也十分关心。

  “嗯,你自己看看。”皇太极淡淡的道。

  “是――”鳌拜连忙答道。话说鳌拜自从上次大败之后,也痛定思痛,学了一些本族的字,如今也算是一个能看懂书信的将领了。这在大清国中也算是很罕见的了!所以也正是因为这点,才得到皇太极的青眯,(皇太极本身也是一个儒将。)得以经常陪王伴驾。

  等到鳌拜看完之后,却是大失所望的道:“这次结果看来不理想啊!希望中的大火拼并没有发生,不过是锦衣卫死了二个人而已。西厂根本没有伤到毫毛,反而是缴获了大量的粮食,这次又大大赚了一把,实力增强了!

  反倒是我们,为了这次行动,派出了最精锐的二名探子。却是折损了一名!要知道这样水准的探子,就是在整个大清国,也是不超过二位数的啊!”

  “也不能这么说――”却是皇太极悠悠然的开口了:“我们虽然损失了一个勇士,收获却是很大。譬如说,汉人有句话,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看那个锦衣卫指挥使怕就是存在着这样的心思。打个比方,锦衣卫就是一条狗,狗是最记仇的。更何况是一条恶犬呢!它这次自断了爪牙,那是出于无奈。只要找到机会,恶犬还是会露出锋利的爪牙的…”

  “嗯,皇上说得有道理。”鳌拜听了之后连连点头,心道还是皇上看得透彻。“只是如果真的等上十年,锦衣卫再报仇,只怕也是对我大清国不利!”鳌拜又是担心的道。毕竟这次中原遭灾,大清国也是不好过啊,此时虽然还是夏季,不过灾年的苗头已经露出来了。

  别的不说,对游牧民族最为重要的草原,就是长的很差。眼下就只能刚够牲口的口粮,可以想象,要是到了冬天,那将是非常难熬的。而以往到了冬天日子不好过,只要出兵中原,抢掠一番,将这种灾难转嫁到明国头上即可。可是这个法子放在现在却是不太好使了……

  “你放心,这个吴孟明这次算是被西厂吓破了胆,要等他报仇还需要些时日。所以我们不妨助他们一臂之力,只要除掉了吴孟明,等到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上任之后,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无论是为了他的前途,凝聚人心,还是为了他的‘钱途’他都要和西厂决一雌雄。”

  “高,实在是高――”鳌拜一听大喜,连连点头道:“皇上果然妙计。怪不得汉人的书上说一计胜过百万兵呢,看来果真不假啊!”

  听了鳌拜的马屁,皇太极只是淡淡的一笑。

  “来人啊,再派出去五名最精锐的探子。让他们在适当的时候,除掉现在的锦衣卫指挥使。”皇太极大声命令道。

  马上就有二名金瓜武士大声领命,下去布置去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