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口舌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是的,怪就怪那一段日子,我们的父亲真把我们老四丈人家当成自己家了。他无限期地拉长了自己在银城市杨桥村的幸福生活。

  我们的父亲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呢?他自己在白莲、在杨桥过上了幸福生活,他甚至还将我们的老三也带过去享受这种幸福生活了。

  有好几次,他把他的三儿子也带到了杨桥那个离我们蒲塘里二三百里路的地方,让我们的老三也像他一样地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老三只要从杨桥回来,总要吹起那个大牛来,似乎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只有他与我们的父亲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可怜啊,这个可怜的老三,这个还在打着光棍的老三,那段日子却觉得自己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一天到晚春光灿烂猪八戒一样的开心、满足。

  我们的老三其实手中有个绝活儿,就是培育平菇。天知道他有这样的绝活为什么就不能在我们蒲塘里甩开膀子大干一番,偏要去到十万八千里以外的银城乡下的杨桥村,偏要去麻烦老四的丈人丈母请爷爷求奶奶地找一个什么生产队长,请人家这个生产队长能不能腾出点地来弄点什么稻草啊麦秸啊棉籽壳啊草木灰啊什么的,捣腾种植平菇。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平菇当然得平菇,这事儿没有半点悬念。嘿,你别说,老三培育的平菇还真的长出来了,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事情其实真有点悬!其实,父亲与老三第一次去人家杨桥村的时候,我们的老四还没有结婚,舒君君那时候还在大学里读书。可是,这父子俩,还真做得出,把舒家当作主心骨了,全然没有考虑这样会把我们方家的家底子全暴露给舒家。两个人嘴上又不把稳,我们老方家的陈年往事说不定要倒出来,我们老方家已经穷得揭不开锅的事也说不定会漏出来。我们有时候真的替老四捏把汗。这门亲事,别因这样的事而黄了。你看看,这父子俩,从来没有一件周正衣服上身,嘴上又不带个把门的,你说说,人家舒家,怎么能接受女儿嫁到这样的门上呢?

  有些话,我们得实话实说,我们中有的人就巴望着老四的这门亲事黄了才好。为什么呢?他老四最好也讨个乡下的老婆,凭什么弟兄四人,你一个人上了大学?又凭什么我们的老婆都是大字不识的乡下女人,你却娶了这么好的女人?

  但出鬼了,舒家永远像待上宾一样对待我们的父亲和我们的老三,好吃好喝好玩,明知方家这是穷得揭不开锅是到舒家讨生活了,但全家没有一言半语点破这一点。培育平菇也好,不培育平菇也罢,来的就是客,这与舒君君、方芥舟两个人的婚姻一点儿不搭。“我们家舒君君,就是看好了你们家方芥舟,我们也觉得方芥舟是个好孩子!”你看看,舒家心闲气定得很。舒家明明知道我们弟兄四人,老大不理老二,老二不睬老三,但舒家只对女婿好,连带着对女婿的家人好。而且还经常叮嘱女婿,“你是读过大学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要对父亲孝顺,对三个哥哥尊重,不准闹不团结!什么无仇不成弟兄?全是鬼话!”

  你听听,人家这才叫个话啊!

  我们得实话实说,老四跟舒家结亲这十多年,是我们的父亲日子过得最舒心的时候。我们的父亲自己也这样说,这十年,过的是天上的日子。这样的好日子,就是当初与我们的母亲结婚的时候也没有能过得上。

  可是,好日子没有再过下去,便有了波折,意想不到的波折。

  先是老二跃进那里,不知是从哪里听来的风言风语,说父亲偏心,拿钱供老四上了大学,现在,人又泡在老四的家里与老四的丈人家里,平时还在那个白莲中学门口摆小地摊儿,卖点平菇,赚的钱全给了老四家贴补家用了。还有,他五七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上,现在落实政策了,民政局现在每个月给他发个百十块钱,这老东西,把钱全拿给老四了,老东西拍老四的马屁,老东西讨老四家舒君君的好!

  我们的父亲只回了老二全家两个字:放屁!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