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水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现在西夷人已经发现新大陆很多年,西班牙,葡萄牙,乃至英吉利,正在新大陆疯狂的建立殖民地,疯狂的掠夺财富。正是靠着从殖民地掠夺的财富,那些西夷小国才能拥有庞大力量,才能控制整个世界数百年。爱阅app完整内容

  在战船火炮等方面,大明已经落后了很多,若是再不奋力直追的话,恐怕再也追不上。

  正是因为知道未来的格局,朱由检才做事这么急。

  他要尽快在大明进行改革,均田改制,彻底控制大明。然后以整个大明的力量发展海军,向海外扩展。

  台湾和福建近在咫尺,台湾岛上的荷兰人力量薄弱,赶走荷兰人占领整个台湾很容易。接下来还要向占城、越南,吕宋、婆罗洲、爪哇、马六甲进军。要彻底控制马六甲以北的各个岛屿,把南海当做华夏的内海。

  吕宋岛有金矿,更有大片适合耕种的平原。占城土地肥沃粮食一年三熟。婆罗洲富源广阔,爪哇岛等岛屿更是盛产价格昂贵的香料。

  南洋虽然气候炎热,但不可否认,那里的资源实在太丰富。这些年来,大明气候越来越寒冷,而且天灾越来越多。在农业技术根本得不到本质的发展的现在,以大明的田地已经难以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所以才有了各省百姓起义,才有了建奴之乱。

  谷庢</span>即便能彻底完成均田,以大明现在的人口土地现状,均田之后百姓的日子也不会过的有多好。比如江南,人口多田地少,很多地方均田后人均也不过一两亩田地,这么少的田地,所产的粮食根本就无法吃饱,更不用说过上富裕的生活。

  所以,对付天灾最好的办法,便是向海外扩展。占据海外富饶的田地,然后进行大规模的移民。人口少了,田地自然能够养活剩下的人口。

  华夏三千年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人口和田地的历史。都说华夏王朝顶多坚持两三百年,然后必然灭亡,真正的原因就在于此。

  一个王朝成立两三百年后,人口必然繁衍的非常多,田地不够养活这么多的人口,必然有人会饿死,不甘饿死的话便会铤而走险造反,然后便是战争,便是大乱。

  等到大战结束,王朝覆灭,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人口会迅速减少,十不存一乃是常态。人口少了,土地足够养活先有的人口,然后便是治世来临。两三百年一个打轮回,真正原因就在于此。

  说什么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汉文帝汉景帝唐太宗固然都是千年一遇的英主,但出现治世的原因全是他们功劳吗?也未必。

  文景时,经历了秦末汉初的战争之后,华夏人口急剧减少,文景二帝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只是没有瞎折腾而已,然后便迎来了治世。

  贞观之治也差不多,经历了十多年隋末大战,中原的人口十不存一,土地足以养活剩下人口,于是便迎来了盛世。唐太宗固然雄才大略,但若换上李建成当皇帝的话,也未必会差多少。(吐槽了一下李世民,大家别黑我,其实我对唐太宗还是很尊重的。)

  大明现在的情形也差不多。立国两百多年后,大明的人口同样急剧增加。虽然官方统计的数据始终是六千多万,但实际人口肯定要超过一个亿,甚至两个亿也有很能。实在是隐户太多。

  很多百姓为了躲避朝廷税赋,拖家携口逃离家园,托庇在士绅地主做雇农,然后变成了黑户。农户如此,军户匠户逃亡者也非常多。而对地方官府来说,治下户册上若是人口数量多的话,向朝廷缴纳的赋税也多,在大明,征税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若是征税数量太少的话,地方官员便会被朝廷斥责甚至罢官。为了完税率,地方官对这些隐匿黑户也根本不管。甚至巴不得治下户籍人口少,这样征收的赋税交给朝廷一部分后,还能贪污一部分。

  人口增加,田地兼并越来越重,再加上各种天灾,以及建奴的抢掠,大明终于走到了末路。

  而这一世,朱由检励精图治,积聚(抄家)钱粮,苦练精兵,才得以击败建奴,把大明从灭亡的悬崖拉回。

  但只这样就够了吗?远远不够!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天气还会越来越冷,各种天灾还会接二连三,田地绝收,百姓吃不上饭,还会有接二连三的起义造反。

  只要人口和土地的矛盾不能解决,战乱是必然的事。朱由检不想看到这种情形出现。

  而解决的唯一办法,便是向海外扩展,占领资源丰富的东南亚,把多余的人口移民过去。

  国内的人口少了,剩下的百姓便不至于饿死。而大明也能趁机占领大量的地盘,在未来能和西夷人抗衡。

  当然,东南亚那些国家并不好打,那里气候炎热潮湿,充满瘴气毒虫,想打下来并不容易。大明也能占领过越南,但最终还是被迫放弃。

  而要打下东南半岛和南洋群岛,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官府为后盾,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来攻城略灭,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人口会迅速减少,十不存一乃是常态。人口少了,土地足够养活先有的人口,然后便是治世来临。两三百年一个打轮回,真正原因就在于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