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处刑,成立新军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对百姓们的怒火,洪承畴等禁卫军高层自然心里清楚,这也是为何把刑场设在外城菜市口的原因,就是希望百姓们把怒火发泄在这些逆臣身上,好为皇帝赢得人心,方便接下来重建南京、进行变革。

  “大人,午时三刻已到!”一个观察着日冕的文吏站起身来,躬身禀告道。

  “行刑!”洪承畴伸手抓起一支令牌,扔了出去。

  “总督大人有令,行刑!”随着传令官一声高喊,刽子手们高高扬起鬼头刀,迅疾的挥砍下来。

  一道道寒光闪过,鲜血如一道道喷泉一般骤然涌起,一颗颗人头滚落台下,台下观看的百姓们有的吓得捂住眼睛惊叫起来,有的却露出兴奋的神色。

  很多百姓突然向高台涌来,去争夺那些滚落台下的人头。护卫高台的禁卫军士兵欲阻挡时,突然哨子声响起,便纷纷撤离了高台。

  一阵混乱之后,骚乱慢慢停息了下来,台下只剩一堆骨头。

  此刻,高台上绝大部分罪犯都被处斩,还活着的只剩下一个人,便是赤身裸体被绑在柱子上的袁崇焕,接下来三天内,袁崇焕要受凌迟之刑。所谓凌迟,又叫千刀万剐,其过程在报纸上也有介绍,很多百姓都有所了解。

  接下来三日,很多百姓自发来到菜市口观刑,很多小孩子看过之后吓得整夜嚎叫。

  而对此时的朱由检来说,处置这些逆臣只是一件小事,此时的南京城中,有太多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处理。

  战事结束,百姓需要安顿,虽然有大量的物质从江东江北运入,但南京城的物质仍然紧缺,市面上粮食价格已经比往年翻了一倍还要多久,每担大米价格高达三两银子!

  很多百姓根本买不起粮食,只能等着朝廷赈济。朱由检已经下令赈济百姓,在内城外城共开设了二十四个粥场,每个粥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百姓等着施粥。但是赈济粥只能保证这些百姓不会饿死,想吃饱肚子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根据袁可立的建议,朱由检决定施行以工代赈,召集南京青壮五六万人,修缮城墙,疏通河流,在城外挖掘灌溉沟渠。每日给这些青壮十几斤粮食,既能建设一些大的工程,又让他们家人不饿肚子,还会减少社会治安问题,实在是一举三得。

  除了民生问题,再就是对俘虏们的处置,也让朱由检及手下文武们头疼。

  此战,二十万反贼被歼灭数万,剩下的或者临阵投降,或者被俘虏。十多万俘虏被收缴了武器,安置在内城清凉山以北的军营。如何处置这十多万俘虏,着实让人头疼。

  杀掉是不可能的,毕竟是十多万人,朱由检平日里又自诩圣君,自然不可能做出杀俘之事。而且在朱由检看来,大部分俘虏只是毫无见识的农民,或逼不得已或被人蛊惑携裹,才加入了贼军,其错根本不在他们。

  故朱由检决定,先把俘虏中的将领军官和普通贼兵分隔开来。然后让普通贼兵揭发将领军官们的罪行。罪大恶极的将领军官,无论其是否主动投降,尽皆处死!至于普通的贼兵,皆免其罪责。

  经过一番甄别审讯之后,约有千余反贼军官将领被揪出来处死,剩下的便只是普通贼兵。对剩下十多万人的处置,同样是一个问题。

  直接放回是不可能的,十多万人全部释放,让他们自己返回江西,且不说他们回去后会不会被江西反贼重新征召入伍,再就是回去的路上,必然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失去控制的乱兵,在回去的路上做出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

  经过慎重考虑后,朱由检决定,暂不放回这些人,而是从这些人中征兵,在南京组建江南禁卫军,初步决定,招募组建十万禁卫!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