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自杀式谈判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只有胡老微笑不语。

  邦吉进入台湾市场的时候,也跟胡老接触过,不过还好,不是冷玉冷鑫这两个美女。台湾的地方局限性和胡老的连锁超市,分量都没有今天怡海的价值重。

  接下来的谈判,自然没有任何实质的进展,倒是罗亮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愿意改天约时间再谈。

  一谈再谈,是邦吉谈判本身的工作内容,两姐妹也没有打算就这么回去。今天见到了怡海的大老板和二股东,也算是收获。

  晚上,冷玉冷鑫会做今天的谈判分析,包括对每个人的评估,都会写在给公司的汇报上。公司根据两姐妹的报告,会请专家分析王昆罗亮等人的真实意图和性格图表,来为下一次的接触和谈判细节做出计划。

  邦吉聘请的专业心里分析师在谈判中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公司里面,心里分析师也会定期对员工进行心里辅导和减压,修正员工的心里问题。

  冷玉冷鑫住在县城最好的宾馆,姐妹俩没有热水洗澡和环境不够干净,都会休息不好。晚上的工作,也习惯很整洁的环境。

  第三天,罗亮和胡老再次跟冷家两姐妹谈判,王昆在了解罗亮的真实意图后,不敢苟同罗亮的意思,借口有事,不再参与谈判。

  说着口是心非的话,对王昆来说,是一种煎熬。他正直得迂腐,却是当老总的最佳人选,配上刘大红张举证这两个人物,是个妖孽组合。

  这一天谈判下来,宾主尽欢,没有严肃的王昆和冷漠的芊芊。冷家两姐妹随和多了,谈判中玩笑话不断,宾主其乐融融。

  到了晚上写报告,冷家姐妹发现,好像没有什么新的进展,除了感情上有过联络外。

  根据上级的指示,下一次的谈判,在一个星期之后。

  这一次新加了一个美国小伙子进来,说一口比中国人还标准的普通话,罗亮才知道汉语已经成了这些跨国企业的必修科目。

  美国小伙子的名字叫做黄小龙,是个谈判专家,风趣幽默,还研究过心理学。这是一门新学科――商业心理学。

  这次因为黄小龙的加入,整个谈判轻松幽默,大家都有了朋友一样的感觉,只是在具体的合作方式上,罗亮还没有考虑好,需要再考虑一下。双方约定,半个月后再见面。

  邦吉在加紧根据回馈制定谈判底线和计划,罗亮也在写着自己的笔记。这次谈判,俞浩回来了,在俞浩的坚持下,王昆俞浩都参加了谈判。

  这种锻炼是必须的,因为今后怡海面对圈子里优秀企业的收购,是需要俞浩和王昆等人都出面的。

  半个月后的谈判,罗亮和胡老都没有参加。胡老回沿海去了,儿子胡辉中的连锁店做得有声有色,他既然来了大陆,就肯定要去看看。罗亮也跟着一起过去,他是去跟胡辉中签合作协议的。怡海和惠尔家,终于联手走在了一起。

  王昆和罗亮终于达成了共识,两个人决定,公司排出一个车轮阵和邦吉进行谈判,每一次谈判,都要做详细的备忘录,对方的语气和神情,都是必须要记下来的细节,做为案例,罗亮把邦吉的谈判当做了一次难得的实战培训。

  两个月过去了,邦吉和怡海的谈判,看不到实质的尽头,可是却充满了无尽的诱惑,似乎每一次谈判,只要稍微再前进一步,就能进入实际的沟通,达成邦吉既定的目标。

  这让参与的人对下次的谈判充满了期待。

  这两个月中,怡海成功收购了武汉的一家大米加工厂,开始正式进入湖北湖南的市场,不过半个月,就崭露了锋芒。

  邦吉的谈判砝码,再一次加重了分量。

  中国是小麦大国,怡海现在的面粉加工,还没有实力。北方的小麦,主要在邦吉的控制下,即使是中国自己的企业,背后也有邦吉的影子。

  南方,渐渐成为怡海的圈定市场。

  双方的谈判在继续,罗亮的车轮战很成功,每一个高层,都有出台亮相的机会。

  在经历了紧密的连续的十多次谈判后,邦吉的高层和心理学专家都意识到,怡海,也许根本就没有想合作的意思。

  可是这样消耗双方的时间和精力,是一件根本不合情理的事情,不能从心理学和功利性的层面去解释。

  邦吉经历的最长的一次收购,谈判了两年。可是这次跟怡海谈判的密度,却创造了历史记录。

  罗亮,成了邦吉谈判专家最头痛的人物。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