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针锋相对(二)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哎,这该如何是好,还请仙师示下,但有所需,莫敢不从也。”一听紫霄真人将事情说得如此严重,张亮登时便有些个慌了神,坐立不安地扭动了下身子,苦着脸追问了一句。

  “张老施主莫急,此事虽难,却也不是无法可想,唔,待某好生算算。”紫霄真人出言安慰了张亮一句,而后便闭紧了双眼,左手一摆拂尘,右手手指轮转个不停,口中含含糊糊地念叨着,似乎在进行一番艰苦的推演一般,那等认真的样子,登时便令厅中诸人全都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紫霄真人的一举一动。

  “唔,有了!”紫霄真人高深莫测地推演了一番之后,突地睁开了双眼,炯然地看着张亮道:“某观张老施主之面相,当是多子多福之人,命中该有五百零三人之子息,今既有三亲子在堂,另五百人自该在左近罢,贫道说得可对?”

  “嘶……”张亮闻言登时便倒吸了口凉气,目瞪口呆地看着紫霄真人,心里头惊悸万分――张亮有子三人,女二人,其女早已远嫁他乡,并不在近旁,家中明面上确实就只有三个儿子,然张亮自命有天子之望,虽没胆子公开宣称此事,却暗中聚拢了五百勇士,收为螟蛉之子,拢在庄中,假为仆奴,向来不敢明示于人,此时听得紫霄真人竟推演出此事,哪还吃得住劲,眼晕目眩之下,竟自说不出话来了。

  “老神仙,您老真神人也!”张亮没开口,倒是张明熙冷不住喝彩了一声,算是肯定了紫霄真人的推测之言。

  眼瞅着自家儿子都已如此说了,自忖无法瞒过紫霄真人的张亮也不敢抵赖,拱了拱手道:“真人面前不说假话,事情倒是有的,只是此事却又与运道何干耶?”

  “无量天尊。”紫霄真人唱了声道号,这才稽首道:“破解阴气之道便该着落在此事上罢。”

  “哦?怎讲?”张亮一听能破解阴宅之事,立马就醒过了神来,顾不得再去想假子败露之事,紧赶着便追问了一句。

  “阴阳之道,可逆可转,个中妙用存乎一心也,今张老施主既是子息已满,自可凭此儿孙辈之阳气行镶治之事也,且容山人详为解说一场。”紫霄真人摆动了下手中的拂尘,掐指算了算之后,这才缓缓地开口道:“三山谓之刚,是为阳也,两水谓之柔,是为阴也,凤乃阴阳转换之关键,多则阴盛,少着过刚,皆非大吉之兆,而今既多一凤巢,则阳气化阴过快,以致阴盛而阳衰,欲镶补之,须得子孙之力不可,山人推演良久,有一策可补之――以五百螟蛉身着重铠列于茔前,三牲六畜之血染于甲上,山人自为之祭,以镇凤巢,而后以祭祀之甲葬于茔中,自可大盛阳刚,逢凶化吉等闲事也。”

  “这个……”一听紫霄真人所言的镶补之法竟是如此,张亮登时便头疼了半边,言语支吾地不敢立马答应下来,概因有唐一代对民间兵甲控制极其严格,刀剑、弓箭虽未禁绝,却皆有定式,超出规定即是逾制,乃谋逆大罪也,至于强弩、甲衣更是控制的重心之所在,断不许私下拥有,即便张亮身为兵部侍郎,也不能拥有私兵,最多只是能拥有些不带甲的护院罢了,其五百假子大多便是借着这个名头聚集在张家庄内。

  张亮有顾忌,可张明熙这个纨绔却浑然没有,一见自家老子迟疑着不敢下决断,他倒是来劲了,跺着脚道:“父亲,此事好办,左右不过是五百甲衣耳,都在父亲的管辖内,从库里调拨些便是了,报个损耗又有甚难的。”

  “放屁!尔欲老夫去送死乎?”张亮一听张明熙满口胡柴,登时便是一阵大怒,一甩手给了张明熙一个耳光,瞪着眼便恶狠狠地咒骂了起来。

  张明熙虽素来惧怕张亮,可在这个当口,却没被张亮的怒火所吓倒,手捂着红肿的脸颊,梗着脖子乱嚷道:“本来就不难,魏王殿下做得,阿父如何做不得?”

  “滚,混帐行子,尔给老夫滚出去!”一听张明熙口不择言地瞎嚷嚷,张亮登时便急了,飞起一脚,将张明熙踹倒在地,气怒交加地叉指着便骂开了。

  “世叔息怒,世叔息怒。”一见张家父子闹腾开了,站在一旁的王泰中忙凑了过来,拉住张亮的手,满脸子诚恳状地劝解道:“世叔,世兄这也是为了世叔好,既是库中不好设法,却也不是没旁的法子,小侄倒是有个想头,还请世叔拨冗一听可好?”

  张亮最迷巫术,先前发作张明熙,不过是因其胡言乱语罢了,并非不想改命,此时一听王泰中说有法子能解得此事,立马便来了兴致,也顾不得再去追究张明熙,忙不迭地拉住王泰中的胳膊,紧赶着追问道:“此事怎讲?贤侄若是能解得此事,老夫断亏不了尔,快,快快说来。”

  别看张亮岁数大了,可毕竟是武将出身,手劲依旧不小,可怜王泰中就一瘦弱的文人之躯,被张亮这么一拽,手臂登时疼得紧,可又不敢抱怨,只得皱着眉头苦笑着说道:“世叔明鉴,前番我大军征伐高句丽虽未尽全功,可斩获却是不少,甲衣便是其中之大项也,那等高句丽之甲衣与我大唐之制式不同,难以通用,故此,大多归到匠作监做回炉之用,看顾不严,也无人稽查,工坊里堆积

  如山,每有好事者皆以穿此等甲衣为戏,若是取此等甲衣为用倒是不难,就不知是否合用?”
<”紫霄真人摆动了下手中的拂尘,掐指算了算之后,这才缓缓地开口道:“三山谓之刚,是为阳也,两水谓之柔,是为阴也,凤乃阴阳转换之关键,多则阴盛,少着过刚,皆非大吉之兆,而今既多一凤巢,则阳气化阴过快,以致阴盛而阳衰,欲镶补之,须得子孙之力不可,山人推演良久,有一策可补之――以五百螟蛉身着重铠列于茔前,三牲六畜之血染于甲上,山人自为之祭,以镇凤巢,而后以祭祀之甲葬于茔中,自可大盛阳刚,逢凶化吉等闲事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