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舆论导向之争(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长孙无忌为相多年,经验老到得很,对于崔泽所言自然早就心中有数,自是知晓李贞此番浩浩荡荡前来其实还有一个用心,那就是李贞此番摆明了是要长孙世家摊牌,要么站在东宫一头,要么站在诸王一边&ds;&ds;若是站在东宫一边,按李贞表现出来的态度来看,将来长孙世家荣华虽可依旧,可权势却未必一准能有如今这般辉煌,至于站在诸王一边么,那就意味着从此跟东宫宣战了,双方几难再有妥协的余地。此事来得太突然了些,突然到长孙无忌很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ds;&ds;而今李贞才刚入主东宫,可以说立足未稳,这便如此急地便显露出要对政局进行洗牌的意思,实是太诡异了些,长孙无忌想来想去也没搞明白李贞敢如此做的依仗何在,隐约觉得李贞此时来上这么一手,有些个虚张声势的嫌疑,可一想到李贞这一向以来的狠辣手腕,长孙无忌着实有些子不寒而栗,一时间实是难以定夺。

  &ldqo;子詹所言有理,老夫亦深以为然,而今之局老朽该如何应对方好?&rdqo;长孙无忌沉吟了良久,却始终难以下定决心,伸手弹了弹椅子边的扶手,沉着声问了一句。

  听话听音,以崔泽的智商自是听得出长孙无忌此番确实是拿不定主意了,不过崔泽却也没有急着回答,只是笑了笑,并不接口&ds;&ds;一个好的谋士该摆明各种可能性,至于任何抉择,那就不是谋士所能作主的,此事明显关系到长孙世家的站位问题,又岂是崔泽这么个外人所能作主得了的。

  &ldqo;嗯?&rdqo;长孙无忌等了一阵,却没见崔泽开口,登时便愣了一下,自失地笑了起来道:&ldqo;子詹不必讳言,有话但讲无妨。&rdqo;

  &ldqo;世叔既是愿听,那小侄便说好了。&rdqo;崔泽正襟危坐地拱手道:&ldqo;而今之道,唯一&lsqo;静&rsqo;字耳,正所谓以静制动可也,世叔以为然否?&rdqo;

  &ldqo;以静制动?&rdqo;长孙无忌口中无意识地呢喃了一声,眉头登时便锁紧了起来,再次陷入了沉思之中&llp;&llp;

  阴谋是需要实力来支撑的,不管李贞是虚张声势也好,故作姿态也罢,而今的李贞已是羽翼丰满,手下人才济济,趣官武将样样不缺,手中又握有储君这么个大义名分在,只消不犯大错,登上皇位已是无可阻挡之势,唯一可能出岔子的地儿便是老爷子的猜忌之心&ds;&ds;皇帝强,太子亦强,一山势必难容二虎,一天岂能有二日?若是换成别人来当皇帝,夹起尾巴来做人自是保证储君不失的不二选择,然则李世民却不是旁人,尽自年岁渐高,可阴谋诡计、尸山血海里滚打出来的李世民眼中着实容不得旁人掺沙子,故此,李贞若真是遇事便装缩头乌龟的话,不但不能消除李世民的猜忌之心,反倒会更加重上几分,正因为想透了这一条,李贞才敢以堂堂正正之师来面对李世民所布之局,这也正是李贞敢于借势逼迫长孙无忌的根由所在,当然了,李贞原本就没指望长孙无忌能毫无保留地支持自己,要的仅仅只是让长孙无忌有所忌惮,不至于彻底倒向诸王一边就成,至于此番引导舆论战么,李贞压根儿就不曾将宝押在长孙无忌身上,稳住京兆世家者另有旁人在,这不,李贞的大驾方至东宫门口,还没等李贞下车呢,东宫主事宦官王秉和便急匆匆地迎上了前来,贴着车帘子,小声地禀报道:&ldqo;殿下,杜家父子已到,请殿下示下。&rdqo;

  &ldqo;知道了。&rdqo;李贞不动声色地应了一声,由着贴身小太监扶持着下了马车,行进了宫门,往显德殿行去,面色虽平静得很,可心里头却不免有些子兴奋,毫无疑问杜家正是李贞拉拢来平抑京兆那些个大世家的棋子&ds;&ds;杜家是大世家不假,但却并没有长孙世家那般耀眼,尽管在朝在野的势力都不算小,可却缺少旗帜性人物,即便是官职最高的杜玄道也不过仅仅只是个谏议大夫,与杜家那赫赫的名声怎么也般配不起来,一向辉煌的杜家又岂会不想再次崛起,先前李世民提拔了一个杜政新,算是让杜家看到了些许希望,然则希望也就是希望而已,离实现还远着呢,对于杜家来说,完全将希望全部寄托在李世民的提拔上显然是不现实的,鸡蛋么,总得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才保险不是?很显然,李贞在杜家的眼里就是个尚算保险的篮子,很值得投资上一回的。

  &ldqo;太子殿下到!&rdqo;随着一声尖细的太监嗓音响了起来,原本正端坐在厅堂里闭目养神的杜玄道父子忙不迭地便跳了起来,紧赶着整理了下衣衫,各自退到一旁,躬身而立,屏气凝神地等候着李贞的到来。

  &ldqo;老臣杜玄道见过太子殿下。&rdqo;一见到魁梧的李贞行进了厅堂,杜玄道忙急走数步,抢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大礼参见。

  李贞眼光扫了下杜玄道父子,却并没有立刻出言,而是大步走到上首坐了下来,这才慢条斯理地吭了一声道:&ldqo;杜爱卿免礼,来人,看座。&rdqo;

  &ldqo;不敢当,不敢当,老臣站着便好,站着便好。&rdqo;杜玄道此番前来,自是东宫里有人透了话过去的,本以为李贞定会倒履相迎,可没想到李贞竟是不冷不热的样子,心中登时便有些子吃不住劲了,再一想到几番瓜葛尚未消除,心里头立马七上八下地不得安生,好在杜玄道城府深,却也大义名分在,只消不犯大错,登上皇位已是无可阻挡之势,唯一可能出岔子的地儿便是老爷子的猜忌之心&ds;&ds;皇帝强,太子亦强,一山势必难容二虎,一天岂能有二日?若是换成别人来当皇帝,夹起尾巴来做人自是保证储君不失的不二选择,然则李世民却不是旁人,尽自年岁渐高,可阴谋诡计、尸山血海里滚打出来的李世民眼中着实容不得旁人掺沙子,故此,李贞若真是遇事便装缩头乌龟的话,不但不能消除李世民的猜忌之心,反倒会更加重上几分,正因为想透了这一条,李贞才敢以堂堂正正之师来面对李世民所布之局,这也正是李贞敢于借势逼迫长孙无忌的根由所在,当然了,李贞原本就没指望长孙无忌能毫无保留地支持自己,要的仅仅只是让长孙无忌有所忌惮,不至于彻底倒向诸王一边就成,至于此番引导舆论战么,李贞压根儿就不曾将宝押在长孙无忌身上,稳住京兆世家者另有旁人在,这不,李贞的大驾方至东宫门口,还没等李贞下车呢,东宫主事宦官王秉和便急匆匆地迎上了前来,贴着车帘子,小声地禀报道:&ldqo;殿下,杜家父子已到,请殿下示下。&rdqo;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