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艰难的抉择(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贞斟酌了一下语气道:“父皇虽是一代英豪,可年岁已高,若是鞍马劳累,恐有闪失,本王身为人子,自是该为父皇分忧解难的,这又有何不可?”李贞这番话倒是说得大义凛然,可莫离却半点都不信,也不开口,停下了摇扇的动作,只是朝李贞翻了个白眼。

  该不该代父出征之事李贞早已思量了多日,可却始终没能拿定主意,此时见莫离朝自己翻白眼,自个儿也觉得那些冠冕堂皇的屁话着实不怎么动人,立时有些子尴尬地笑了起来道:“呵呵,就知道瞒不过先生,唔,本王是这么考虑的——而今之势,出征高局丽怕是免不了的了,只是那一头山多林密,道路难行,非大军一战而能定之地,前隋之败乃是前车之鉴也,一旦大军后勤辎重耗尽,势必坐困险地,恐有大败之虞,父皇虽善兵略,也未必便能一战建功,此为其一;本王领兵出征,若得火药之助,并不需要太多兵力,而攻城掠地当属易事,此为其二;我安西平西突厥之举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今因雪灾之故,军中粮草储备已是不足,若是父皇出征,则我安西调粮困难,大军动弹不得,恐有贻误战机之虞,此为其三,此四,林承鹤老城持重,可代本王为帅,有他在,本王可放心征高句丽。有此四者在,本王若是代父出征,一来可保全父皇战无不胜之名声,二来可取平高句丽、西突厥之胜事,似无不可之处。”

  莫离乃是李贞一系中最核心的存在,自然知道火药武器是李贞最后也是最大的王牌,此时听李贞为了征高句丽之事,竟不惜提前暴露,倒也对李贞的公心钦佩不已,然则,作为一个谋士,他看问题的角度却只能从是否有利李贞这一点来看,兹体事大,却不是可以轻易判断出利弊所在的,是故,莫离并没有急着开口,而是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一时间书房里彻底静了下来,只剩下莫离摇动扇子时发出的轻微呼呼之声。

  “陛下此番亲征是个局!”莫离沉思了良久之后,突地抬起了头来,冷着声说了一句,声音虽不大,可听在李贞耳朵里却宛若是打雷一般地震撼。

  莫离跟随李贞已久,他的能耐李贞心中自是有数得很,知道莫离绝不是个轻下断言之人,他既然敢这么说,那此事十有八九就是真的了,可李贞默想了好一阵子,也看不透这个局是何等之局,不得不出言问道:“先生的意思是……”

  莫离既然道破了谜底,此时便已放松了下来,轻快地摇着羽毛扇,笑呵呵地道:“此局出自陛下之手,要装的就是诸位皇子!这话要从当初陛下坚持亲征说起了,嗯,依殿下看来,若是陛下率军出征,谁能从中得利?”

  谁能得利?厄,除了老子要吃亏之外,貌似谁都能得利的。李贞眉头一皱,细细地将莫离的话一咀嚼,心中顿时一动,点了下头道:“得利最大的怕该是老九那厮罢,唔,不过也不一定,老三、老四想来也不会坐看老九羽翼丰满,一场好斗怕是免不了的了。”

  “这就对了,陛下一离京,太子便可监国,大权在握之下,势必要有所行动,然则,就太子殿下那块料,若是没有长孙司徒之照应,其本性毕露矣,有何能为哉,某料定陛下亲征一定不会让长孙司徒留守京师!”莫离笑着点了一句。

  “嘶”李贞本就是个灵醒之人,一听之下,顿时倒吸了口凉气,心中沉得发紧——老虎不在家,猴子势必就会称霸王,四方势力在京中必然闹得不可开交,老爷子不用做甚子事情,只消大军凯旋之后,来个轻轻一击,便可将诸皇子的势力一网打尽,真到了那时,朝局已清,也就到了老爷子将“真命天子”抬出来的时候了,可问题是老爷子究竟属意于谁却还是个谜。

  娘的,老爷子这一手毒辣得紧么,唔,老九那块料想来不入老爷子的法眼,若老爷子真将长孙无忌带着随军,剩下一个萧瑀压根儿就派不上用场,也压不住场面,老九得意忘形之下原形毕露是定然之事,一准就是被废的料,这货压根儿就不必去理会;老三、老四这些日子以来也很做了些收拢民心的事情,尤其是老四,这货不单朝野势力庞大,更加上还有个嫡子的身份在,立他为东宫并非不可能,至于老三么,也属文武双全之辈,虽说没有战功在手,可论及治理地方却也是一把好手,这一年多来将潭州打理得蒸蒸日上,实属难能可贵,更兼其温文尔雅的表象很能迷惑人,又善能讨老爷子的欢心,他也有份上位,至于咱么,呵呵,战功倒是有一大把,可貌似老爷子对咱似乎最不放心,有事没事地整日往安西掺沙子,这哪像是要扶老子上位的样子,该死的,老爷子好端端地玩出了这么一手,还真是要命!
<却不是可以轻易判断出利弊所在的,是故,莫离并没有急着开口,而是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一时间书房里彻底静了下来,只剩下莫离摇动扇子时发出的轻微呼呼之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