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wx.l</p>冷千山何以突然就杀到芙蓉庙了?程亦风惊愕——上一次听到他的消息还离开京城很远,照他那种招摇的“送别”方式来计算,总要再有十来天才能到达京城,如何转眼已经来到了跟前?

  一惊之后也随即明白了过来——冷千山之前大张旗鼓是为了要动摇京城的人心,在大家都担惊受怕的时候,他再悄悄来个突然袭击,正好就把混乱推到了顶点。这是对他最有利的——战场上怎么不见他使出这样的计策?

  “芙蓉庙情形如何?”他问。

  “听说还好。”风雷社的人回答,“大家驻扎得十分有序,也没有武装。不过看起来就好像来了一只军队似的。所以附近的百姓都慌乱起来了。”

  “那宫里如何?”程亦风又问。

  “为怕冷将军造反,近畿防卫部队的将领已经全部都待命了。六部堂官和各位殿阁大学士也都进宫去——恐怕大人是最后一个呢!”

  真要命!程亦风跺脚。他知道自己必须要进宫去,不过如何解决这场危机,他连一点儿头绪都没有——到了这节骨眼儿上,符雅给他提的那些藩国新法也是帮不上忙的。

  然而别无选择。他胡乱整了整衣衫,驱车入宫。

  来到东宫的时候,果然其他的官员们都已经到了,黑压压挤满了大殿。没有人交头接耳,殿上一片死寂,气氛反而显得更加紧张,仿佛有一跟引线在无声地燃烧,只等轰然一响,周围的一切都会被炸得粉碎。

  恐怕众人的心中也都没有合宜的对策,所以才缄口不言,程亦风想。不过当他走进大殿的时候,众人的目光几乎同时向他射来,尽是问责和埋怨,还有一句无声的问话:现在你要怎么收拾残局?

  他感到芒刺在背。但是心中也不断地问自己:怎么办?怎么办?若是公孙天成,会怎么办?若是哲霖,会怎么办?

  正一团乱麻的时候,竣熙走上殿来。少年的面上阴云密布,连他身后跟着的几个太监都阴沉着脸。才坐定,就单刀直入地问道:“芙蓉庙的冷千山及其党羽,诸位大人都和高见?”

  众人垂着头,几乎同时朝后退了半步,又齐刷刷将目光投向程亦风——何用他们提示,竣熙也盯着程亦风呢。长久以来憋在心中的话,这是终于忍不住出了口:“程大人当日力保冷将军等人,希望我可以网开一面给他们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然而他们却趁机逼宫谋反。程大人现在想怎生应对?”

  “臣……”程亦风感觉冷汗涔涔而下。给冷千山逼京的机会,的确是他的错。他不怕承认,不怕承担。但是现在这样说,也许就推翻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会造成疾风堂的彻查再次兴起,那样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冷千山铤而走险。如果只看眼前的危机,也是左右为难的——采用强硬的手段,大约立刻会在京城打响内战——冷千山等人此刻没有武装,不代表不是有备而来。内战一旦开始,对谁都没有好处。若采用安抚的手段,那就等于昭告天下竣熙臣服于冷千山的威胁,从此天威何存?不说别的官员会效法,但看冷千山,他违法乱纪,却没有受到惩罚,将来说不定还会变本加厉。

  这些念头在他的心中打架。从兵部的衙门一直打到了东宫。竣熙问话的时候,他依然不晓得该如何应答。

  “殿下!”忽然一个声音在他背后响起,回头看,才发现是哲霖,正跨进大殿来——比他来得还晚的,就只有此人了。胳膊下面夹着一大叠卷宗,好像是刚刚在忙着什么紧急公务似的。“殿下,臣有军情上奏!”

  好哇!谁不知道这“彻查”的风波其实就是程亦风和哲霖的斗争?今日的麻烦就是源自这两个人的争斗。一个是沉浮宦海多年的小吏,因为机缘巧合忽然就成了民族英雄,出将入相。一个是亡国的皇子,卧薪尝胆机关算尽,以文武全才和可怕的间谍网络成为竣熙的宠臣。他们都不是论资排辈一步步爬上来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和在座的其他大臣都是对手。破坏了游戏的规则,也破坏了在座各位的既得利益。他们斗,他们争,他们最好来个两败俱伤!众人乐得旁观。便不约而同又朝后退了半步,给哲霖让出一条道来,看他有什么“军情”要汇报。

  “什么事?”竣熙焦急地,“莫非是芙蓉庙?”

  “不是芙蓉庙。”哲霖道,“不过也可以说和芙蓉庙有关。冷将军企图陷边关于险境以威胁殿下,但是据臣所探,我国北疆并不危险。”

  “什么?”众人都是一惊,全瞪着哲霖。

  哲霖就拿出一本卷宗来成交给竣熙:“这上面是我疾风堂在北方的眼线所传回的情报——玉旈云在东征途中身染重病,几乎不治。她的军医几次要求她回到后方去修养,她却一直勉强支撑。后来遇到了一位名医,才侥幸捡回一条命来。如今估计还未痊愈,恐怕是没有精力指挥南下的。”

  竣熙一页页翻阅。卷宗虽然不厚,但记载详细,好像这人就潜伏在玉旈云身边一样,连每天军医开了什么药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此外,玉旈云和石梦泉还产生了矛盾。”哲霖继续说下去,又递交上第二本卷宗,“两人是在东征一开始就产生嫌隙的。具体原因虽不清楚,但是麾下士兵都觉得他们与平常有所不同。玉旈云本来树敌无数,又难以亲近,石梦泉才是联系她和士兵的纽带。如果没有石梦泉,玉旈云的威力恐怕要大打折扣。”

  惊讶地,竣熙翻开第二本卷宗。上面记录的多是士兵的言论。虽看不到玉、石二人的直接对话,但是从部下的议论之中可以看出,这两人行为反常已经到了十分明显的地步,连普通士兵也慌乱担心起来。

  “第三——”哲霖再次呈上卷宗,“此次樾国东征郑国,看似玉旈云和刘子飞联合指挥,但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殿下从这些记录中可以看出些蛛丝马迹来——玉旈云作为领侍卫内大臣,早已没有领兵的权力。她发动对郑国的战争,就是为了要夺回兵权。为此她使用了非常手段——似乎是她出手杀死了樾国将军吕异嫁祸郑国,而且其中也出了纰漏——樾国皇帝好像一直没有给她领兵的圣旨。所以她不得已才和刘子飞合作。这两人面和心不和。兵分两路东进的时候还一直明争暗斗,看谁能先攻下江阳城。如今郑国已下,他们一定又在‘分赃’的问题上费尽心思。如果臣推测的没错,他们大概已经分别向西京提交了奏折,弹劾对方。西京那边招他们回去问话是少不了的——是招一个还是把两个都招回去,对我方都无甚分别。总之在郑国境内的樾军是团结不起来的。”

  果真!虽然只有竣熙一人能看到卷宗,但众人听到哲霖的推论,都觉得十分有理。程亦风也想起兵部所接到的消息,说是樾军在郑国实行了一系列军事化管理的措施,看来是怕占领区发生起义,到时无法收拾。樾军自顾且无暇,再要南下实在太勉强了。

  竣熙连上的阴云也稍稍散开:“照这么看,的确是没有我们当时想象得那么紧迫——不过,大青河防线骤然失去三位主帅,樾军看到这样的大好时机,难道不会动心?”

  “不是三位,是四位。”哲霖道,“据臣所知,司马元帅在冷将军等人辞职的次日也离开平崖告老还乡,只不过他老人家不愿招摇,所以轻车简从,没有惊动任何沿途的官员。”

  司马非走了?程亦风大惊——难怪老元帅一直没有回复他的信!哲霖是什么时候得知这一消息的?却故意隐瞒着,使得兵部无法及时的调整策略!是了,疾风堂悄悄地掌握了这么多关于樾国的消息,却一条也没有及时报告,到了今日才一股脑儿地抛了出来。想来他们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而兵部的鸽子站等传讯系统只是不停地传回没用的讯息而已。如果这只是他和哲霖的争斗,他已经输了。如果这是以哲霖为首的疾风堂向旧的作战、情报系统做出的挑战,那么,哲霖的优势已经表露无遗。倘若他没有私心,倘若他真的能够率领楚国上下富国强兵,就把兵部尚书的位子让给他又何妨?可是,他搞出这么多事来,如何让人放心?

  竣熙和在座旁人却是惊愕不已:“司马元帅也走了?那岂不是北方大门洞开?”

  “殿下放心。wx.l[]”哲霖道,“冷将军能够为了一己之私将国家安危抛到脑后,司马元帅岂是这样的人?他虽然因痛失爱子而无心领兵,但走之前已经布置好了北方的一切——北方各处正密切注意着敌人的一举一动,只要发现樾军有半点图谋不轨的,平崖部队立刻渡河进攻石坪,而远平城部队则会进攻锁月——石坪城上次被崔抱月的民兵糟蹋得千疮百孔,守军也是新调去的,平崖部队如果倾巢而出,谅他们也守不住。锁月城历来据险以守驻军不多,以远平的兵力去攻打也不是难事——至于远平的士兵要如何过河,上次樾寇怎么过来的,我军也怎么过去。将这两个重镇拿下之后,就等于打开了通往樾国后方的大门。彼之南方七郡是富庶之地,我军也不需要继续攻城略地,只消将那里的农田摧毁,就足够樾寇头疼的了——那时候,他们还有心思从镇海、揽江之地侵略我国吗?再说那些城池,虽没有将领,依然有士兵,还也团练的民兵,樾寇要想打下来,也没有那么容易。”

  这样的计划虽然不是长久之计,但是应对樾军存的侥幸心理的突袭还是绰绰有余的。众人窃窃议论,紧绷着的心情都稍稍放松下来。

  “所以……”哲霖呈上最后一封文书,乃是一本奏章,“所以臣以为,如今边关固若金汤,冷将军失去了威胁殿下的筹码。他如此行,与其说是逼宫,不如说是自投罗网。其行为愚蠢可笑,但大逆不道,万不可姑息,应当明正典刑。”说到这里,瞥了程亦风一眼,仿佛是说:“你有异议吗?”而程亦风完全被他杀了个措手不及,哪里能反驳?

  “不错!”竣熙拍案道,“冷千山着实可恶,竟敢要挟朝廷,要是让他得逞,我堂堂监国太子颜面何存?幸而老天有眼,他此举天理难容,连樾寇都不助他,要将他推上死路——这就让刑部带人过去,将芙蓉庙一干人等拿下!”

 &主帅,樾军看到这样的大好时机,难道不会动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