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扣城 Ⅲ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wx.l</p>求票、求收藏。

  ――

  陆千十二冲入的,并非真正的城门,而是瓮城。

  入得其中,抬眼三个大字:万人敌。这三个字高挂在一道护门墙上,墙高数丈,几十步长度,矗立众人马前,挡住视线,看不透墙后虚实。瓮城的门,按照惯例,和正城门开得方向不一样。也就是说,陆千十二是从偏西的地方冲入的瓮城中,但是真正的城门,可能在偏东,也可能在偏南、偏北。

  这却难不住陆千十二,有洪继勋的城防图,他知道城门的具体方位。欲待绕墙而过,地上遍布拒马、鹿脚、铁蒺藜,行动不得。当先一个百人队,跳下马去搬拒马,没搬两个,听见一阵呐喊。

  众人举头四观,瓮城两边墙头,火把晃动,敌人把大炮推了上来。高丽弓箭手密布,矢石齐发。墙下有藏兵洞,掀开石板,钻出数百刀斧步兵,一拥而上,上砍人胸,下劈马腿。

  陆千十二两面受敌,遮掩不住。

  好在突入瓮城中的骑兵只有二三百人,辗转间还算灵活,丢下十几具尸体,狼狈退出。邓舍在鼓楼上观见,心中一沉。连着鏖战一天一夜,死伤七八百人,好容易突入城中,再攻不进去,对士气会有很大的打击。如果这一次冲不进去,再组织进攻的话,势必也会受到影响。

  真要到困军城下那一步,等到双城周边州县缓过神来,可就处在危局了。

  通过来时观察,他判断敌人驻扎在各个州县中的兵马,都不是很多。联络、集结、统一调度,大约需要十天左右。而如果从王京调军,时间会更长一点。也就是说,他有十天的时间。就粮草来说,最多半个月,必须攻下双城。

  洪继勋讲攻城只需三天,他定了六天。扎营一天,又连着攻城了一天一夜;天一亮,可就是第三天了。

  他扔下鼓槌,再凝神去看张歹儿。受到城门破了的振奋,爬上城墙的红巾稳步增加。这会儿达到了四五十人。但是战的很苦,地上一片尸体。如果不能在城门更进一步,他很担忧这些奋战城墙的士卒会失去士气。

  气可鼓,不可泄。他决定,亲自带军,再入瓮城。

  “主将之责,在镇守中央,指挥诸军。岂可轻身入险?倘有不测,全军不保。”洪继勋连连劝阻。

  “城门一失,城墙也肯定保不住。大好局面,毁于一旦。若再战,必损我士气,反使得敌人自傲。”邓舍指着攻城的几千军马,道,“先生,你来说。振奋士气,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洪继勋默然无语。

  陈虎闻讯驰马归来,一样阻挡不住。赵过本在后营休息,听说之后赶紧起来,一定要陪他一起入城。整束盔甲,带了几十个亲兵。邓舍驰骋出营。军中知道主将亲自上阵,洪继勋带头为邓舍助威,齐声呼喝:“断竹、续竹;飞土、逐敌!”

  城墙上张歹儿看到邓舍亲自冲到,不知哪里冒出一股力气。他避开李成桂的长枪,撞入高丽士卒堆里,大刀换回长枪,连刺带挑,挑起两三个士卒,扔下城墙。

  想起邓舍的提拔之恩、赐枪之情,他又是愧,又是恼,睚眦俱裂:“临敌不破,致使主将上阵,我辈之辱!众将士,敢不以死相许。”

  他们在城墙上战斗足有一刻钟了,换了平常新卒,早立不住脚。一来张歹儿勇悍,二来这些降卒训练有素,受到重赏、鼓声、长官的竭力约束以及邓舍千方百计地激励,这才死死守住了城墙一隅。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既然他们守住了,敌人自然就开始守不住。

  邓舍冲到城门前的时候,城墙上士卒已经增加到了一百来人。围成十几个圆阵,步步推进,将占据的范围扩大了仅存的另一个云梯前。接应这个云梯上的士卒上城。

  李成桂不再去寻张歹儿邀斗。他本来抱的念头就是擒贼先擒王,既然发现敌人有更大的官儿来到城前,他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上城墙的红巾虽多,高丽士卒更多。姜忠祥调集四五个后备队,凑了七八百人,组成几十个锐角阵型,长枪在前,刀斧在后,一**地冲击红巾阵型。两边将士刀斧见刀斧,枪戈碰枪戈。伤亡都很大。

  邓舍路过杨万虎身前时,呼喝一声:“乌头,还能不能再战?”乌头是杨万虎的小名,听陈牌子说过。

  杨万虎一声不吭,踢开给他裹伤的士卒,掂起大斧,追在马后。陈牌子急忙召集散在城楼前举着盾牌保护城门的流人,紧随其后。陆千十二羞愧难当,一马当先。驱散来抢城门的高丽士卒,二度攻入瓮城。

 &em卒训练有素,受到重赏、鼓声、长官的竭力约束以及邓舍千方百计地激励,这才死死守住了城墙一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