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舍得(三十二)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当然,也有一些城邦不甘于当奴隶,拼死抵抗,不过不管他们出动了步兵骑兵还是象兵,都挡不住征印军的钢铁洪流,这一种无谓的反抗只能让人死得更多,血流得更多。

  华历十二年四月,征印军就占领了印度中部平原大部分区域,并建立了军政府,开始殖民统治,印度人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南部山区根本就沒有什么人,所以中部平原被占,就意味着印度基本上靖清。

  在军事占领之外,新设立的印度特区军政府还致力于清理印度的各种宗教团体,不管是印度教还是穆斯林,都在重点打击的行列,很多寺庙和教堂被摧毁,教徒被杀,并开始引进道教,对奴隶进行洗脑,以利于殖民统治。

  北平军不只是在印度战场上所向披靡,年初,镇北军在黑海一带与贴木儿汗国的残余部队大战一场,以全胜告终,顺利占领了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大片区域,这一带也有油田,是发展石油工业的基地。

  黑海上建有军港和船厂,此地的石油正好可以供应黑海舰队,有大量燃油供应,黑海舰队不但可以自由地杀入地中海和多瑙河,还可以绕过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加强对欧罗巴和大西洲的控制。

  战局进展顺利,却还是带來了一个问題,大华民国的疆域不断地向西和向南扩展,离首都北平城越來越远,这就使得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的控制力下降,有点鞭长莫及的兆头,为了解决这一问題,迁都一议就被提上的议程。

  作为大总统,周天寿主张迁都,而作本人曾经长期在西北地区坐镇,看好西安,想迁都到西安去,而西安地理位置适中,又是通往西域的交通枢纽城市,离经济发达的江南也不算太远,很适宜建都。

  另外,黄土高原上经过十多年的植树造林运动,自然生态已经好转,水土保持良好,渭南平原连年丰收,不缺水又不缺粮,还有铁路公路网络连接全国各地,实在是好得沒得说。

  然而,迁都一议却还是遭到了很多议员的反对,特别是参议院,在表决的时候就被绝对多数反对票否决掉了,不过这也不能怪那些参议员,毕竟北平作为首都已经十几年了,军政商学各届名流都聚集在此,大家的家在这里,人脉也在这时,你突然让人家搬家到西安去,人家当然反对。

  迁都一议都通不过参议院这一关,自然就不能提到众议院去审议,周天寿作为大总统,对此也很无奈,虽然大总统是一国元首,不过并不等于说他就能乾坤独断,迁都这种大事并不是他一个人说得算的。

  不过,周天寿还是觉得迁都一举利国利民,对国家长治久安有利,所以志在必行,而他也知道自己在参议院的影响力有限,如果想要这一议案被通过,就要争取到另一个人的支持,这个人就是万磊。

  万磊虽然不是大总统了,不过他对大华民国有开国之功,他说的话还是很有影响力的,甚至可以用一呼百应來形容,所以,周天寿派出了一名亲信作为专员,跟着万远一起乘船横渡大西洋,來大东洲寻求万磊的支持。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