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许州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目前新军还在与朝廷扯皮,不少人提议新军尽快派出一、两个换装好的营,开始蚕食山东叛军的领地,兵力不足的部分可以用其他明军进行补充。之前新军主力留在京师附近防备林丹汗的入侵,等到把山东叛军压缩到足够小的地盘里以后,再调新军主力前去,将季退思一举成擒。这个想法当然遭到镇东侯的激烈反对,他指出军队在外,即使不作战也会有很大的人员消耗,而且这种作战方式也会很费钱粮,毕竟参战部队需要更多的军饷和奖励。

  从朝廷吵闹的热度来看,许平估计新军几个月内都未必能出动。而既然定不下作战计划,自然也不会有相应的储备计划,很可能几个月后等朝廷最终同意镇东侯的计划时,却发现储备已经又被花光了。

  虽然满心期望着这样的局面出现,许平还是知道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对手身上,因此当他见到陆昱帆时最是开心。

  “许将军,这次是一千支枪,当然,还有刺刀。”

  检验过货物后,许平非常满意,都是崭新的优质枪支,刺刀也都做工精良。他下令把武器发下去后,请陆昱帆回营细谈,同时把银子给他。除了闯王给许平的军费外,他还在几个县的库房内收缴到三万两银子,加上没收的官宦家产,付完枪款后,许平还有七万两银子的储备。

  “给许将军的最后七百支枪已经买到,我走之前就已经安排妥当,现在应该在路上了。”陆昱帆心情显然很好,这笔枪械买卖让他挣到十年也未必能挣到的一大笔钱。

  “哦,怎么会如此顺利,莫不是陆老板买通了一个制造枪支的闽商?”

  “闽商那里我早就买通了一个库管和好几个监造,要不也拿不到那几百支枪。”心情好加上喝了一点酒,陆昱帆已经兴奋得满脸通红:“不过这次多亏了工部啊,他们派人到福建严查军器,不然我可是拿不到这么多的货。”

  对此话许平颇有不解,他又给陆昱帆倒了一杯酒,然后静静等待,而对方也不负许平所望,大声谈笑起来:“上次那三百支都是算作报废的,为此卖我火枪的那家闽商还纵火烧了一个库房找借口。不过这库房也不能天天烧啊,所以我还一度以为拿不到剩下的一千七百支了。”

  以往明军的军械都是户部把银子拨给工部,然后由工部制造,供给部队。黄石从闽商手里购买武器、铠甲,让工部很不满。但是那时是事急从权。(www.wx.l)经过长期的活动,朝廷终于对外购军火进行干预。今年工部提出很光明正大的理由:第一,要监督闽商制造,以免军火流入民间;第二,要派专人检验军火,以免黑心商人和军中败类勾结偷工减料。

  前不久工部派出的官员抵达福建后,立刻给闽商一个下马威,宣布他们上缴的五千支枪全数不合格,尽数予以销毁,至于货款当然是一两银子也不付。

  经过疏通后,工部检验官员的态度不再那么严厉,不过每一千支枪还是有五百支左右被宣布为不合格,这些不合格的枪支不会被退还,而是直接销毁。

  许平恍然大悟,问道:“那这一千支枪都是被销毁的?”

  “大部分是,我找到一个负责销毁枪支的工部官员,买下了一千多支‘不合格’的枪支。”其余不足的部分,是从广东购买来的,不过现在广东的出产还很少,而且质量也远不能和这些被工部官员报废的枪支相比。这部分生产力是陆昱凡的补充,比如刺刀他从工部官员那里搞到的数量就少得多,这次运来的刺刀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粤商生产的,他笑嘻嘻地对许平说道:“许将军上次告诉我新军的采购价是三两银子一支,对吧?”

  “是啊。”这个数字许平记得很清楚,参加那次秘密测试的时候,教导队反复说过几遍,用来加深大家对燧发枪物美价廉的印象。

  “老黄历了,现在已经是十五两一支。提价呗,为了让工部商人少销毁枪支,闽商肯定给他们塞了不少钱,他们也不能让自己赔本啊。”陆昱帆又是一杯酒落肚:“上个月每支检验通过的燧发枪还只是八两银子。我想等价格提到十五两,检验就可以尽数通过了。”

  “八两,可是你刚才说已经十五两了。”

  看到许平不解的表情,陆昱不到这么多的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