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小姨子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如今怀荒既然成了朝廷治下总管府,当然也就得按朝廷的设置来。

  原来怀荒镇下有十四座城,怀荒城与十三座外围城,现在怀荒镇设为总管府,辖武州一州,武州下辖怀荒和御夷二县。御夷原本也是北魏时设立的一座边镇,并不在北方六镇之中,而是后来新设,位于怀荒的东面,在长城边的赤城,这里地形很是独特,在白河的上游,同时也是内外两道长城在东面的交汇之处,御夷镇故地几乎是处于长城的包围之中,外长城在过了广宁向东后没多远,突然折向北面,把御夷镇数百里包围进去,然后又折向东南,最后一路至幽州东北的渔阳与从五台太行至军都关过来的内长城最终汇合,合为一道,一直沿着燕山通往临榆关,也就是后世大约山海关的位置。[www.wx.l]

  怀荒和御夷,本就是北魏北方七镇中最东面的二镇,因地形险要,先后设镇,屏障幽燕。如今虽然自六镇起义到如今,经历魏齐周隋的多年战乱,这一带地区早荒废,但新设总管府后,武州总管府的地盘却是极大的,怀荒和御夷二镇旧地皆在武州总管府辖下。

  原本凌云的怀荒镇十四城主要集中在张家口大宁城以长城北面的怀荒镇旧地,以怀荒连城为中心,在御夷镇旧地,虽也有城堡,但却偏向怀荒。现在有了朝廷的诏令,易风想着,倒是可以有了机会的时候,可以向这边扩张了,御夷镇这边如今多是些西迁过来的奚、契丹人。

  一州两县,这方面倒是好办,凌云兼任武州刺史,下面的两个县,凌云想了想,打算让魏征和高伯分别担任。两人都是凌云完全放的下心的人。不用担心有什么意外之处。况且,武州现在的情况,也类似于军管区。州县地方很多地方都是和军方交错管理,事务也不重。

  倒是对于军队,易风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先前他已经对士兵设立了十级军资,当初没有对军官进行这方面的改动,只是当时没不方便。现在成了武州总管,有了便宜行事的大权,成为了类似于节度使一样的军政要员。他倒可以名正言顺的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变动了。凌云其实很想在军中实行军衔制,不过如今他是朝廷官员。怀荒军也是朝廷边军了,朝廷既没有军衔制,那他也不好直接实行。不过朝廷其实也有类似于军衔制的东西,那就是官阶。特别是此时。朝廷的官制里有一个四十三号杂号将军的系列官职,这些官职本来是承自汉魏以来的旧东西了,如四征四平这些将军名号,在汉朝时,那一个个都是很威风很有实权的将军称号,但到了南北朝时,这些散号将军就几乎成了杂鱼称号,特别是到了隋朝以后,虽然朝廷还保留着这四十三号将军称号。但真的有点类似于荣耀称号,加衔的意思了。特别是这四十三号将军的品级已经很低,从九品到六品。总共四十三号将军名号,最高不过正六品,最低只有从九品而已。

  不过凌云倒是觉得这些将军号还是蛮有用的,起码顺手拿来做为怀荒军的军官们的军衔军阶就很有作用。

  凌云向来是个很推崇军衔的人,指挥作战,军官阶衔当然很有作用。尤其是这个时候。别看朝廷中央军设有十二卫,各卫有大将军、将军、郎将等等。可实际上,几十万十二卫的中央军,其实实际上平时都是军将分离的,军队平时最大的编制就是骠骑府和车骑府,最多的是一千二百人一府,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那些卫府中的高级将军们,根本没权力直接统领下面的兵。而一旦到了战时,朝廷是从各卫下面抽调兵马,各府平时统兵的骠骑、车骑将军们,也并不直接统领本府兵马上阵,而是各府抽调出来的兵到指点地点集结之后,再重新编为行营编制,然后那些队以上的中高级军官,几乎都是上面重新指派的。府兵制,早期在西魏北周时,其实是八柱国十、契丹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