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皇甫嵩的震慑手段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些俘虏马上就明白了敌人的用意,他们开始大声哭喊起来,叫喊声响彻云霄,连远处正带人警戒的潘凤都听得清清楚楚。

  皇甫嵩这老小子,可特么真有你的……

  潘凤已经多次见过皇甫嵩的花样,这一次给他的视觉冲击最大,当时在下曲阳筑京观筑到最后的时候,在潘凤看来已经和修建坟墓并没有多少差别,最初的不适可谓消失殆尽。

  然而今天这个场面还是让他有点不适应,近万颗首级密密麻麻地杵在那里,看上去就让人头皮发麻,要是谁再有点密集恐惧症,恐怕立刻就会吐了出来。

  要是天天跟这老小子打仗,估计什么样的花活儿都能学会。

  大批的役夫们整整忙了一个上午,这项工作总算到了尾声,而对面的敌军由始至终没有走出营寨。

  随着皇甫嵩的一声令下,数千名大头朝下的俘虏被点燃了,已经微弱下去的惨叫声立刻变得惊天动地,连潘凤胯下的战马都躁动起来,幸好潘凤及时勒住了马疆,那战马才没有自己窜了出去。

  宋建的大营首先传出了哭声,不多时韩遂的营中也有些骚乱起来,就在众人以为皇甫嵩会趁机开始攻击时,却传来了收兵回营的命令。

  皇甫嵩这家伙倒是很谨慎。

  潘凤已经明白过来,心里不由得暗暗称赞。

  当前的敌军虽然被消灭了三分之一,但是绝对兵力还是多于汉军,又是凭借营寨据守,所谓哀兵必胜,这时候攻击还真没有把握,而汉军一旦要是攻击失利,那连战连败下好不容易重振的士气立刻就会荡然无存,所以还不如先行退去。

  把悲伤留给敌人,把士气留给自己。

  两军重新开始了对峙,接下来的几天中,汉军时不时地出去挑衅一番,董卓所部的骑兵似乎对羽林骑的成功有些后悔,现在是每天必去,只可惜敌军再也闭门不出。

  随着和西凉兵马接触的日渐增多,潘凤渐渐地弄清了一件事,上辈子的人们都说董卓是西凉老大,他现在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自从张骞打通西域以来,到东汉末年已经历时200余年,大汉帝国对西域各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两国民众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随着大汉与西域诸国的联系加深,楼兰,龟兹等西域诸国的百姓逐渐开始大量涌入了玉门关,而凉州作为从河西走廊进入中原的关键通道,渐渐吸引了大量的胡人在此定居,因此凉州便成了胡汉杂居的地区。

  因为完全不同于中原地区的地理和人口结构,所以在汉帝国在凉州的治理也完全不同与中原,在凉州既有中原王朝的郡县制,又有异族的部落制,异族在自己的领地高度自自治,凉州和朝廷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半依附半自治的状态。

  凉州一直存在许多股军阀势力,他们时而联合时而内讧,这些军阀在黄巾之前因为朝廷的淫威还算安定,但是随着黄巾之乱的开始,朝廷对凉州的控制力直线下降,不要说异族部落,那些太守和将领们也开始纷纷起事反叛。

  所以马腾很快就从平定叛军的官军,没几天就变成了叛军头子。

  而董卓并不能算是凉州的传统军阀,他不过是在平叛的战争中慢慢崛起而已,也许他被雒阳一些人当成了凉州守边大将,但是在凉州本地的土豪眼里,董卓就是雒阳派来的一个毫无根基的治安队长,根本代表不了凉州的大佬们。

  现在潘凤算是在明白了上辈子的历史轨迹中,董卓为啥只能带着几千兵马去雒阳了。

  他倒是想多带,可他哪有兵啊,在人家马腾、韩遂眼里,你老董又算个猫啊?

  实际上,这个鬼地方,就没人真正彻底控制过!

  而韩遂和马腾之间的恩怨情仇,不过就是凉州军阀们之间关系的缩影。

  这些事让潘凤暗暗叹气,不得不说,老罗把马腾这个黑汉子,洗得太白了,愣是把这个大汉帝国的掘墓人之一,写成了大汉帝国的守护者………

  不过这次可能不一样了,凉州之乱关键人物之一的马腾,提前死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