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章 兵备道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wx.l</p>各方论罪之下,冀北兵备道也跟着倒霉,被罢官下了诏狱。

  这位刘若宰刘大人,乃是新上任的官儿。

  这位刘大人却是个心有雄心壮志的,蒲一上任,便是发文各处,极其严厉的将各地的操守、守备给训斥了一顿,对他们消极怠战的行为表示了极度的不满。

  兵备道乃是文官,不过是正五品而已,品级不算高,和守备一样,但是权力却是极大。

  明朝素来是推崇以文治武,文官做监军,制定军事计划,决策在哪儿打仗,怎么打仗,要有什么样的目标。而武将需要做的,则是把这场仗打赢就是了,是以明朝出现的兵书不少,但是基本上都是停留在如何练兵,如何加强士兵的士气和服从性,如何攻城拔寨这种战术甚至是战法层次――相对来说层次很低。而战略层面的大局,则是一点儿都没有,全都由文官把持着。

  文官懂兵事的有――比如说熊廷弼――但是绝对是极为少见的,熊廷弼这等惊才绝艳之辈,又能有几个?

  一群根本不懂军事的酸文人瞎指挥,结局可想而知,除了文官制肘比较轻的宁夏战场外,天启朝和崇祯朝明朝军队在各个战场上一败涂地也就不再话下了。

  而兵备道就是以文治武的一个典型例子――严格来说,兵备道并非是一级行政单位,而是专管军事后勤的文官。于各省重要地方设立,负责的是整饬兵备――其实说白了,就是监督各级将领,负责给他们发放军饷,整饬后勤。

  朝廷一直认为,掐住了军队的后勤供应,就扼杀了将领们拥兵自重的最后一丝可能。兵备道为洪武年间始置,本为遣布政司参政或按察副使至总兵处整理文书,参与机要之临时性差遣。弘治年间于各省军事要冲遍置整饬兵备之“道员”,称为兵备道。掌监督军事,并可直接参与作战行动。此官由按察使或按察佥事充任,一般以按察佥事居多。

  兵备道大人发文申斥,这可是顶头上司,怠慢不得。

  其它各地的守备官操守官等都是发文申辩,而事实着实是无法掩盖,侯家伟的申辩文书就显得格外的苍白无力,这位刘大人也不含糊,第二日便是上折子弹劾侯家伟。

  这一下,整个冀北分巡道都被惊动了,所有将领,噤若寒蝉。而侯家伟则是宛如五雷轰顶,呆在家中,整日只是惶惶不可终日,闭目待死。

  崇祯一朝,文官上书弹劾武将,少有不成功的。

  文官为了立威而拿武将开刀,在明朝末年更是一点儿都不罕见。

  当初明军在辽东大败,是毛文龙带领着二百士兵深入敌后,从未停止过抗争。他率领的那二百多军兵,就像是一颗颗种子,洒在了辽东大地各处,也点燃了辽东汉民反抗后金鞑子的星星之火。这位皮岛总兵披荆斩棘,活民数十万,一手建立了东江镇,东江镇十几万大军陈兵于敌后,一直到袁崇焕杀毛文龙之前,整个东江镇都是后金的心腹大患,鼎盛之时甚至占领了整个辽南,大部分辽中和宽甸以及鸭绿江北的大片区域,对后金形成了包围态势。

  东江镇的存在,让后金寝食难安,始终不敢放手全力南下。而朝廷刻薄,只给东江镇算四万兵,每年只发十八万两的银饷――他们每年花费几百万两白银供养的辽西宁远十几万大军,以祖大寿吴三桂为代表的辽西将门,每大战必大溃,几年间加起来斩首的数目也不足东江镇的百分之一。

  如此大功于社稷,而袁崇焕督师蓟辽,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毛文龙立威。

  毛文龙一死,东江镇瞬间人心溃散,虽然有陈继盛在苦苦支撑,却也再难恢复。后来朝廷越加的刻薄,终于是逼得孔有德、耿忠明兄弟投向了后金――这两位赫赫有名的大汉奸都是给逼反的。

  袁崇焕一生行事自有其道理,时事迁移,不可混同。后人也不好评判,可是杀毛文龙这事儿,确实是有些岔了。

  之后其他文官儿也是有样学样儿。

  明末秦军大将贺人龙世代为秦兵将门,威望极高,屡次率军大败闯军。不过他脾气很不好,屡次公开辱骂监军的文臣,洪承畴督师甘陕的时候,对贺人龙始终礼遇优容。贺人龙身为秦军总兵,无论是和蒙古作战还是同闯军对阵,无论是老闯王高迎祥还是新闯王李自成,他就从来没有打过败仗,每仗必率领家丁冲锋陷阵,还因此得到了农民军赠送的外号“贺疯子”。

东江镇算四万兵,每年只发十八万两的银饷――他们每年花费几百万两白银供养的辽西宁远十几万大军,以祖大寿吴三桂为代表的辽西将门,每大战必大溃,几年间加起来斩首的数目也不足东江镇的百分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