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同桌同饮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gt;<p>这就是另外一回事。</p><p>总而言之,王胜既然决心已下,这一番檄文送入,便又去鹳雀楼上犒赏三军,并聚起军官,封官许愿,叙旧立威的而军官们也大约晓得王副都统想混个节度耍一耍的心思,当然也都一力配合。</p><p>有一个算一个,都说从明日起一定奋力攻城,务必把河东城漂漂亮亮的拿下,给王副都统在官家勉强争脸。</p><p>一时间,上上下下,热烈非凡。</p><p>就这样,王胜难得小酌几杯,心满意足而散,干脆宿在了鹳雀楼上,但就这日晚间,他不过睡了半个时辰模样,便被亲卫叫醒了。</p><p>说句良心话,被亲卫叫醒然后看到外面火光冲天那一刻,王黑龙第一反应就是自己贪杯误事,阴沟里翻了船,被城中金军决死反扑,趁机夜袭了。</p><p>可转出幕帐,立在楼上,望着满城火光,再回头看看仓促汇集的下属,这位御营左军副都统也是目瞪口呆起来他怎么都没想到,一封檄文居然直接引发了城中的混乱与火并?!</p><p>这狗屁文章玩意也能这么顶用?</p><p>怪不得自家郡王这几年在长安要那么认真学习文化知识。</p><p>不过,这就是王胜想多了,什么檄文根本只是个催化剂,在这之前,被围了都快一月的河东城内气氛早就超出他的想象了。</p><p>首先,城内守臣温敦思忠虽然是阿骨打帐下行人出身,但他性格激烈、为人倨傲残暴,人品也很恶劣,素来行事无忌,跟上上下下都相处不好。</p><p>尤其是担任河中府留守后,因为自诩中枢亲信,甚至连太原拔离速的招呼都不听,但偏偏他领的这个万户本就是西路军分出来的,于是连带着跟下属也有些隔阂。</p><p>当然了,若是温敦思忠能拿捏住这股狠劲,加上城中金军到底是典型的金国猛安谋克制度,总还是能一致对外的,这些毛病也最多就是毛病。</p><p>但是,架不住温敦思忠作为阿骨打帐下行人,最起码思维是透彻的,他从一开始韩世忠越过河东城大举向东,李彦仙根本没有出现在河东城下,与此同时,完颜奔睹和完颜拔离速根本没给他言语,便瞬间意识到了自己的困境,就已经有些情绪崩溃了。</p><p>而现在,随着近一个月的时间都见不到援军踪影,作为一个聪明人,也是见惯了兵事的人,他基本上是信了城外王胜那些陆陆续续劝降言语的三太子忽然病死,大宋全线北伐,铁岭关已下,援军不是没来,却被中途击败,太原留行军司都统拔离速放弃了河中,全线撤退到了汾水两岸。</p><p>于是乎,其人在城内从之前的极度倨傲与狠厉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基本上就是整日酗酒不理事,日益颓丧等死。</p><p>下面劝谏,有心情了便哭一哭,说自己是太祖帐下出身,大不了为大金国偿一命便是。没心情了呢?反而要不顾身份,鞭笞几下来人,然后撵将出去。</p><p>但是这么一来,真正的问题也就来了主帅如此,你让下方的人怎么想?</p><p>你温敦思忠是阿骨打帐下出身,不过一死,其余人呢?</p><p>金军军制和爵位制度,是典型的猛安谋克制度,</p><p>从谋克开始,甭管是女真谋克还是其他民族的谋克建国时便有汉人万户和汉人谋克,到底算是大金国的顶梁柱,是真正的核心贵族,甚至到了清代,作为对金国有极度认同感的满清政府很多时候干脆将谋克翻译成贝勒。</p><p>其贵重可见一斑。</p><p>所以,作为大金国的实际主人们,谋克们似乎也有义务,有理由死战,这也是城防一直安稳的缘故。</p><p>但是,金军军制摆在那里,一个万户十个猛安不差,但一个猛安里往往只有四五六个谋克,其余都还有汉儿军或者其余族类组成的步兵。</p><p>这是金军传统战术需要。</p><p>可这些汉儿军又是什么思量?</p><p>而现在,城外的黑龙王胜又忽然告诉他们,赵官家本人渡河来了,他的文书来了,明文旨意,只诛首恶,而城内的女真老爷们似乎也没有任何反驳这个文书真假的意思,你让汉儿军们会怎么想?</p><p>暴乱来的特别猛烈和齐整,忽然间便是满城火起,五六个城门处皆有兵刃交加之声,府衙、武库、钱库、粮仓也旋即遭遇到了攻击。</p><p>这让在军营值守的金军猛安目瞪口呆,也不知道该救那里,又如何去寻得其余同僚,仓促间干脆只带了百余人来寻温敦思忠。</p><p>“你找我作甚?”</p><p>温敦思忠今日居然没有喝酒,非只如此,其人眼窝深陷之余居然双目发亮,神志清明,这让前来的金将一时大喜。</p><p>不过很快,这金将便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这外面都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