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条子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沂中的回报,并蹙额以对。“他把什么都当成了大战先兆?吕相公请辞是朕想摆脱老臣开战?封王是朕想厚爵以封其口?重开青苗贷、发交子、卖国债是不顾民生,拼命捞钱准备一搏?刚刚过去的中秋大祭以及邸报上的祭文与点评也是在临战鼓动人心了?”</p><p>“是!”杨沂中干脆以对。</p><p>“那朕今日没去射箭是不是也在养精蓄锐,准备与完颜兀术隔着黄河对射?”</p><p>“”</p><p>“皇城司是怎么直接弄到这个高守义给李乾顺的奏疏的?”赵玖按下了吐槽的,复又问起了另外一事。“居然这般精确?”</p><p>“回禀官家,此人奏疏只是自己誊写,还专门有个为他物色文采的代笔文书,却是个靖康之乱中逃到西夏避免的关西儒生,被我们轻易收买了过来。”杨沂中对答清楚。</p><p>“这等机密汇报,为何不自己写?”赵玖追问不及。</p><p>“好让官家知道,李乾顺喜欢附庸风雅,除部分武将外,臣子上疏多是要讲文采的,而高守义所出高氏正是西夏儒臣中的名门,他堂兄高守忠是总领西夏国学养贤务的大臣,堪称西夏汉学宗师,他岳父薛元礼更是位列宰执,为李乾顺树立汉学为国学的推手故此,高守义虽然是个衙内出身,上基本无能,却不敢没有文采的。”</p><p>“朕明白了。”赵玖连连颔首,继而感慨起来。“如此说来,也不怪这个高守义露了破绽蓝大官,把这事抄录个条子,给几位宰执还有吕公相家里各自递一份,告诉他们,连西夏人都这么讲究,大宋也不能落后的,宰执家的子弟便是无能,也不能不懂原学的。”</p><p>旁边随侍的蓝珪怔了一怔,许久方才绕过弯来,然后赶紧应声去做,却是打起伞来去一侧公房内寻当值内制去写条子了。</p><p>“还有呢?”蓝珪走后,赵玖继续追问。</p><p>“还有就是,高守义在信中一再言及大宋御营兵马之强盛,延安郡王与岳都统等帅臣能征善战,官家战意不减,然后又以西夏之前在阴山被完颜娄室覆灭了三万精锐为由,说如今西夏实在是无力掺和两大国之事,而两大国又仇恨难消,劝夏主李乾顺妥善处置边界事宜,勿要引来两国大军窥视”</p><p>赵玖心中微动,继而正色相询:“朕怎么觉得这高守义是在吓唬李乾顺呢?”</p><p>杨沂中微微一怔。</p><p>而赵玖却越想越对头:“你想想,这高守义也是年纪不小了,再怎么衙内做派与儒臣出身,可身为西夏大臣又怎么可能没有军事常识?朕要真出兵,兵马粮草调度须是瞒不过人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朕没有即刻开战的念头?”</p><p>“这倒也是。”杨沂中也微微颔首认可。</p><p>“所以,若朕所料不差,这厮本质上是反其道而行之,将宋金都夸大到一定份上,不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