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殿试(上)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其实是说出了很多当政者注定难以触及的要害问题的。</p><p>比如说,这位大儒就直接当众指出,朝廷内部的官员已经有了结党的倾向,东南、巴蜀、荆襄等各地重臣在中枢都有自己的羽翼,时常为了地方利益与天子宰执搞对立……引得李光、朱胜非、刘子羽等人各自惶恐。</p><p>再比如说,胡安国公开提出了兵权不可假于人,他是第一个称赞赵官家与统制官们建立札子制度的人,而且他认为这还不够,官家应该进一步尝试将天子和中枢的权威渗透到军队的更深入层面。</p><p>而正是借着这两个当时忽然当众抛出的敏感议题,赵官家才能顺水推舟,将之前一直受到副相许景衡、御史中丞李光强烈反对的进士入军一事,给正式通过。</p><p>实际上,到了那个时候,赵官家对这位道学名家已经有了几分喜欢了,他是真觉得胡寅的爹好像比胡寅还好用……大胡同学只能用来在战和问题上定锚,可这位老胡先生却是能在许多政务上起到定锚作用。</p><p>不过,最终的结果所有人也都知道了。</p><p>资历极高、名声极大,又有正经出身的胡安国还是没能一跃而为中枢重臣,只是得到了馆职与恩赏,本质上还是闲置了。</p><p>原因倒也清楚。</p><p>当先一个,便是这位老胡先生的表现引起了宰执们以及其他重臣的警惕,这么一个理想化的大儒摆在这么一个总喜欢惹事的赵官家身前,两人加起来怕是不比当日吕颐浩和官家在一起更容易对付吧?</p><p>谁敢留他?</p><p>另外一个,自然便是引起了巨大争论的养气之说了。</p><p>平心而论,赵官家并没有对这个气有太多反感。</p><p>哪怕胡安国专门强调了,他这个气不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而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宇宙本源与道德的结合,赵玖依旧没有觉得荒谬……原因很简单,看人要讲一个时代视角的。</p><p>你赵玖二十来岁就知道氧气,人家胡安国胡子一大把却知道养气,那是你这个人特殊,不是人家水平不行……因为这年头的主流哲学思想,就是要把道德这种虚无缥缈东西跟宇宙万物至理连到一起的。</p><p>而且,这种联系还要遵循儒家经典的指导。</p><p>不过,即便是心里明白,但赵玖还是断了让老胡先生留在身边为重臣的心思,因为他必须要坚守更讲究功利的新学,而根据赵官家这一阵子拿出工科狗劲头做的认真研究,却早就发现新学有两个天大的问题!</p><p>首先,自然是蔡京和那位太上道君皇帝坚持新学,却因为自家太脏,顺便将新学的政治名声给糟蹋了……这一点得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