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襄阳之论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陛下,当年岳飞元帅从金人手中夺回襄阳后,便开始加固城墙,这一百年來,历代守将也都是不断地整固维护,而且防御要点均是按照当年岳元帅的布置,这才有了铁打之说,也因此臣才敢道与襄阳共存之誓言。”

  “原來如此,那岳元帅乃是我朝之绝世名将,他所定下的布防策略一定不会有错,你们依托襄阳城之坚固打防御战,自是沒错,但爱卿想过沒有,如果蒙古人将襄阳重重包围,会有什么后果。”

  吕文德似乎想起什么,犹豫片刻言道:“陛下,即便蒙古人包围了襄阳,我襄阳军民也必能坚持数年,而陛下那时早就派兵救援襄樊了,这样或许就能形成内外合击,绞杀蒙古军队的有生力量。”

  从1261年夏天开始,忽必烈就以保护蒙古人货物为名,在襄樊东、南、西三面开始修筑土墙、长围和十余座城堡,最近的一次就是忽必烈采用刘整计策,遣使以玉带及蒙古良马贿赂吕文德,求置榷场于襄阳(今湖北襄阳)城外,

  我刚刚提及蒙古人包围襄阳,倒是让吕文德心里一颤,吕文德心里十分清楚襄阳周边的状况,如果蒙古人的土墙、城堡全部建完,则正好将襄阳团团围住,吕文德无奈之下,想起了以襄阳为诱饵之策,当然,我并不清楚这些,只当是吕文德表露出來的英雄气概,以牺牲自己來达到消灭蒙古人生力军的目的,

  “如此一來,双方很可能在襄阳一带形成相互围点打援的局面。”

  “是,陛下圣明,这种可能姓极大。”

  对于这种密集于一地的战争,火器的功效便可发挥到极致,

  我笑道:“吕爱卿,未來的襄阳之战或许就是我朝与蒙古的分水岭,只要在襄阳能够拖住或消灭蒙古的生力军,那就会为我朝的北伐奠定胜利的基础。”

  “陛下,臣定会坚守住襄阳,那怕付出自己的姓命,也要为陛下的千秋大业贡献微臣小小的力量。”

  “吕爱卿,按照朕的预测,蒙古人会在两年后的咸淳三年(1267)秋季发动进攻,襄阳城只需守住一两年,便可为朕争取足够的时间了。”

  “只需一两年。”

  “恩,那时朕的火枪火炮应该可以大量投入战场了,以火器之利就可以扭转我朝以往的被动防守局面,爱卿,你想,假如我朝军队拥有数百门大炮,上万支火枪,即使面对数十万蒙古军队,也会根本不惧的,就算襄阳城池高大,又能挡住上百门火炮齐射吗,何况襄阳城外沒有城池依托的蒙古人呢。”

  虽然吕文德无法想象上百门火炮齐射的威力到底有多么震撼,但从火药司试射单门大炮的效果可以隐约感觉到其威力之巨大,那的确不是人力所能抗衡的:“陛下,如果是数百门火炮向襄阳齐射,臣也无法预知襄阳能守多久,至少坚固的城墙是经不起火炮轮番攻击的。”

  我再次点点头笑道:“沒错,具体威力到时候爱卿就会知道了。”

  “是,陛下。”

  “爱卿,你回去后让夏建刚的五千禁军返回临安吧,朕下月起便要对禁军进行改制了。”

  “是,臣回去后立即通知夏将军。”

  “恩,至于吕信,他在临安你也大可放心,朕会让其在军事大学呆上两三年,如果朕觉得合格,便叫他返回襄阳,作为襄樊战区未來的制置使储备人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