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天 钱穆先生与《银英传》与社会调查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我很喜欢钱穆先生。

  老爷子从1895年活到1990年,一生荣辱兴衰,17岁便当了小学教员,后来一路晋升,在各大名校教学。1949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如严耕望、余英时等。老先生一生注重国学讲授,关注国家、民族与文化,是了不得的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与讲授者。

  我很敬佩老先生。

  因此看过他很多书,稍微薄一点的如《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厚重一点的也有《国史大纲》。尽管我一直试图将《国史大纲》参透,但我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有些时候,看书是要讲缘分的。《国史大纲》摆在我的案头有四五年了,我数次想要将其通读,发现行不通,后来决定挑读,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朝代章节,可以依然无功而返。

  我终于选择了放弃。

  但我并不认为是书籍的问题,我只认为是自己的领悟力不足。

  跟它相比,我认为自己更喜欢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看到红发的齐格弗里德死在自己的好友怀中,看到耀眼的金狮子就这样抱着自己的挚友,我不禁感动到落泪。

  无垠而又黑暗的宇宙中,大战即将拉开帷幕,一方是强大的银河帝国,领导者是金发的莱因哈特,另一方则是似乎永远都睡不醒并且喜欢挠头的年轻人杨威利,盛大的舞台,宿命的对决,相爱相杀,我想这就是璀璨银河的魅力吧。

  我以为是这样的。

  后来发现,其实我错了。

  当我再一次翻开《银英传》,我不得不说,这一次的阅读经历简直是对我大脑的摧残,即便我的大脑再僵化不堪,我也始终能够发现,小说中有许多的情节与设想简直就是反人类反智慧的设定,我想我已经无法再单纯地将它视为一个自洽的宇宙了。里面充满了bug。当然,尽管如此,我依然记住了其中友情的珍贵与黑发将领慵懒的少年感。

  我可以接受自己不喜欢一本文学作品,也许这样说不合适,那就说是小说作品吧。

  我可以接受自己不再喜欢一本小说,但我无法接受自己居然不再喜欢阅读钱穆先生的作品。当我再一次打开先生的作品,阅读着先生的谆谆教导,似乎还能看到先生在不停地叩问自己的心灵:中国会亡国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还有未来,还有前途吗?

  钱穆先生经历了五十年的风雨,用自己五十年的所学所思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不会亡,中国以及中华民族仍有光明的前途。

  我自然相信先生的这一结论,无论是从心灵上,还是从理智上。

  可是,仔细阅读先生的作品,我必须得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先生的作品对我已经没有力吸引力。先生温情脉脉,字里行间全是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对国家历史的推崇与敬意,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但是,先生在论证举例时,可能是由于题材的原因,比如《中国历史精神》是1951年对台北军官的讲演稿,所以很少举出大量的论据,因此显得论证很不充分。每一句话听上去都是正确的,可如果细细想来,貌似也能找出合适的反驳点来。

  我想,这可能就是一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吧。

  因为对于历史知识掌握得太过匮乏,自认为看了几本历史学著作,其实也就是看看结论,居然就敢随便评论老一辈大家的书籍了,罪过罪过。

 &以及中华民族仍有光明的前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