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南望(九)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试图避开英国在新加坡的存在,本身就很容易被理解成不想南下。貌似先是小胡子,现在铁人大叔也做出了中国已经满足于最近在荷兰的利益,只想有限的改善中国的境况,并不想南下与英国死磕的判断。

  伍翔宇很清楚,如果英国一定要想法设法阻拦开挖克拉运河,那中国也只能兵戎相见了。这就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中国想打仗,就必须先避免打仗。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有进行战争的能力,而且有获得战争胜利的能力。可现在全世界根本没有认识到中国的能力到底有多大。所以伍翔宇对小胡子与铁人大叔的对答,都是顺着对方对中国真正实力的猜测来说话,中国的真正实力是中国的底牌,现在远没有到掀起所有牌面的时候。

  中苏双方互相交换了一下最近两国的情况,以及想法。又交换了一下对德国的看法,会谈就结束了。

  斯大林同志没有请伍翔宇吃饭,伍翔宇刚离开克里姆林宫,负责与中国贸易的别尔科夫同志乘车接了伍翔宇去别尔科夫同志家吃饭。

  菜品是西伯利亚鲑鱼,半生的冻鱼,象切奶酪那样分成小块,就著蒜吃,鲜嫩,非常可口。据说是苏共那些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同志从那里带回来的吃法。酒是俄国的正品伏特加。吃喝了片刻,别尔科夫同志带着遗憾的神色说道:“我们希望能够延期交付。”

  不用特别说明,伍翔宇就知道苏联同志到底想延期交付什么。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就是电气时代开始的比沙俄晚,但是进展程度比沙俄要快的多。这直接导致中国在电气时代的技术水平高过苏联。

  双方的科研方式也大大不同,中国人力充足,人民党从不吝惜在科学技术上的投入。“科技树计划”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把欧洲美国上百年做过的实验都给做了几遍乃至十几遍。这些基础实验只有做过之后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不足。中国在大萧条时期拼命进口的都是针对性很强的技术与实验数据。

  相比较起来,苏联同志就更直爽,他们直接进口大量的设备,特别是大型成套设备。这些设备的进口需要海量的资金,苏联人口只有一亿多点,他们根本没有那么多工人可用。眼瞅着苏联用原材料偿债都做不到。不是苏联不想做,而是真的没有实力办到。

  铁人大叔是个不讲人情的人,他不会觉得欠中国人情。理论上这没错,中国如果不逼着苏联立刻偿还,那么已经到期需要“立刻偿还的物资”这件事自然就算是结束了。卖人情可是一个大忌,那是要挟。

  伍翔宇问道:“那什么时候能还呢?咱们重新签订合同。”

  嘴上说的轻松,伍翔宇心里面却是不那么平静。陈克早就对与苏联的贸易在内部定了调子,指望苏联按时按晌保质保量的偿还不现实。中国工业部门不用指望苏联同志的信用问题。信苏联还债的信用,那是注定要伤心的。

  事实证明陈克没看错苏联同志,即便伍翔宇拿出这样的诚意,别尔科夫同志依旧是一脸的遗憾,“这个我实在是无法确定。”

  “无法确定是指苏联的工作安排已经全满了么?”伍翔宇问道。

  “近两年的安排都已经满了!”别尔科夫同志答道。

  “那总得有个时间吧?三年?五年?”伍翔宇问,话刚出口,伍翔宇就明白了一件事,他心中就有些真正不满了。

  “我们想进口一批中国的机械设备。”别尔科夫同志苦着脸说道。

  旧债偿还无期,就开始借新债。伍翔宇看着别尔科夫同志那一脸苦涩,大概也能想到他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得有多郁闷。伍翔宇只能很认真的回答:“别尔科夫同志,我觉得这件事咱们还是到郑州再谈吧。”

  大萧条并没有过去,世界各大国都在玩命的积攒实力,苏联同志在铁人大叔的带领下格外的卖力。即便知道这事情极为难缠,伍翔宇也能理解苏联同志需求有多急迫。

  等伍翔宇回到郑州,都已经是36年9月中旬。陈克听完伍翔宇的汇报后问道:“苏联同志没有提起关于西班牙的事情。”

  “是西班牙内战么?”伍翔宇是都是针对性很强的技术与实验数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