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三章 开始的结束(十一)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没有雷达和无线电导航的当下,所有飞行都靠对地面飞行目标标定来判断飞机位置。树林、道路、河流、从控制很容易观测到的标志性建筑,都是飞行员们的判断基点。在空中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来做这些判断。加上观察地面的情况,不管起飞前到底有什么玩笑,上了天之后飞行员脑子里面就完全没有任何玩笑了。

  沿着铁路线往北飞行了三十多公里没花太久,此时正是上午十分,夏日的阳光明亮的照耀着。飞行员的飞行眼镜下的双眼瞳孔收缩起来,那并不是因为阳光刺眼,而是他看到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出现了几条青色长龙。即便是四百多米的高空中居高临下,飞行员依旧没有看到这几条青色长龙的尽头。

  最前面往来奔行的小点肯定是前哨骑兵,这些马队奔行往来,地上扬起的滚滚尘土甚至从空中都能看清楚。至于那大队人马滚滚向前的行动,飞行员已经没有打算继续观察下去。航拍了几张照片,飞行员立刻返航回去汇报。工农革命军12军驻扎在邢台附近的时候,已经极大破坏了京汉铁路。铁轨自然给拆了,路基也给扒掉了近一公里之多。目的就是不让北洋大部队乘火车顺利抵达邢台。但是眼前的事实表明了一件事,北洋军还是来了。

  柴庆国倒是知道了北洋军南下的消息,作为野战军的18军已经接替了工程兵12军。12军可没有闲着,他们在邢台与邯郸的主要交通线上花了十几天构建起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这个南北东西纵深都超过10公里的防御体系甚至称为一条防线都不为过,从附近收割的粮食也储存在防线里面,足够18军10万人吃上两个月的。水源,粮食,弹药,防线里面都不缺乏。以北洋军当下的能力不可能避开这个防御阵地,他们如果想拯救邯郸的部队,就必须攻破这个防御体系。

  不到一百多里外则是临漳县的15军,这是机动部队,部队上下准备好了与北洋军进行周旋。再靠南的河南与河北边境,则是12军。他们的任务就是堵住北洋军全力南下的可能性。

  确定了所有部队都到位,柴庆国命道:“一旦北洋军进入攻击范围,空军就开始对北洋军实施例行轰炸。”

  到了下午,工农革命军的空军飞机携带着炸弹起飞了。此时北洋军的部队又向前行动了大概十里地。整个长龙依旧看不到尽头,但是整个部队完全进入了空军巡航范围。在高空判明飞行方向是位于北洋军行军大队的正上方,空军飞行员拉动了投弹手柄。因为飞机弹仓开启,飞机座舱中的气流也开始出现了些许变化。最初设计投弹方式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气流问题,因此除了机械鼓掌,一个大队长英勇牺牲。在后面的调整设计中,还掉了四架飞机。最后炸弹几乎是外置在飞机外面,靠机械传动实施投放。即便如此,各种缝隙中还是会钻进机舱不少风。

  扳动手柄之后,飞机因为瞬间减少了48公斤的重量,因为重心的变化发生了些微的震动。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震动,也让空军付出了最少六架飞机和四条生命。河南军区空军大队第六任大队长领着另外三名飞行员专门实验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三名飞行员中的一名接掌了空军大队第七任队长的职务。

  按照手册调整了翼襟角度,震动很快就平息下来。飞行员此时才有余暇观察了一下结果。地面上北洋军士兵组成的青色长龙开始扭曲起来,以炸弹爆炸点为中心,敌人四散奔逃,那凝成一股的队伍仿佛青色沙砾般四散开来。这让飞行员兴奋的高喊了一声。新赶来的北洋军明显并不比在邯郸的吴佩孚部队更加善战。

  河北敌人大举南下的情况很快就传到了山东,代理军区司令蒲观水稍稍松了口气。在河北省邯郸地区局面热火朝天的时候,而山东仿佛风平浪静一般,工农革命军山东军区一直按兵不动。设在济宁的前线司令部里面,蒲观水一度在的言语里面对前上司毫无敬意,“袁世凯这就变乌龟了?”

  蒲观水很清楚,这样的恼怒根本没有意义,靠骂不可能能让袁世凯送命。工农革命军的战略并不是与北洋军在河北与山东逐城争夺。河北山东交界的要地莫过于德州,夺取德州之后就可以直接进攻北京,在整体战略上,工农革命军军委希望在河北调动北洋的主要兵力,在双方胶着的时候,山东军区快速出兵,攻下济南,然后夺取德州,从德州直插北京。

  不过北洋军的反应不好预测,所以主要进攻方向也很可能是河北而不是山东。在河南的两个军就在等待北洋的动向。现在北洋大部队已经行动起来,战争马上就要进入更实质性的阶段。

  “准备开始进攻大名府!”蒲观水对军区的同志们说道。

  “司令员,最初的计划里面军委命令我们歼灭进攻根据地的敌人,而且的任务就是堵住北洋军全力南下的可能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