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章 选择与被选择(十一)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所以除了已经确定的人民党60万军队,英国方面很想最终确定人民党军队数量,例如这次攻下湖南之后继续进军广西,最少要动用超过十万的军队。人民党的兵力调动会在战略部署上造成什么样的空缺?

  汉弗莱爵士对此也很难回答,人民党的军队总给他一种始终用不完的印象。只要需要军队出现的地方,总是能集结起数量庞大的人民党军人。沉吟了一下,汉弗莱爵士根据英国搜集的情报,以及自己的推断说道:“我估计最多能有一百万。如果超过这个数量,人民党的武器装备无法满足。”这也是相当合理的推断,人民党进口的钢铁生产设备如果半负荷运行,大概一年可以生产95万吨钢铁。英国公使馆认为人民党的技术水平至多也就是这个水平。再把人民党投入铁路建设的钢铁刨除掉,能够武装一支百万大军也就是极限了。

  继续根据其他情报来计算,当下站到人民党对立面的中国各个势力能够凑齐的军队数量大概在280万到320万之间。如果北洋能够完成自己的扩军到240万的军事计划,那么这个数字大概能够达到360万。至少在军事力量上,360万对100万,胜算无疑在360万一方。

  “如果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让日本出兵。”英国公使提出了这个意见。

  对待日本,英国亚洲负责方面只是提出要求日本兑现对协约国的承诺。英日同盟是一个军事条约,不牵扯经济。日本到1914年还欠了英国官方几亿英镑,欠其他银行以及公债的款项同样数额巨大。除非日本此时放弃英日同盟加入德国一方,否则的话这些欠款就是绑在日本脖子上的狗链。不管日本心情如何,都得跟着英国步调走。

  汇集了所有的数据之后,掌管东亚的英国驻华公使馆大概决定实施自己的计划。正在讨论的时候,驻华公使馆却收到了英国国内的电报。有了海底电缆之后,中国到英国的信息传输畅通很多。英国驻华公使在1914年11月1日收到的国内指示总结起来有三个内容。

  一、不得使用英国在远东的海军力量阻止中美贸易。

  二、同意中国ze府(北洋政府)加入协约国。

  三、尽快稳定亚洲局势,加大英国在亚洲的采购规模。

  英国公使馆对这三条命令相当反对,即便是最能接受的第二条命令,同意中国ze府加入协约国,他们也觉得英国国内处理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如果进行精妙的谈判,充分利用当下的时局,完全可以利用北洋与日本的矛盾获得更多的利益。而英国国内的立场完全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这与英国搅屎棍外交风格完全背道而驰。

  公使馆上下官员也大概能够想到英国国内的想法,这个时代亚洲只有三个**国家,中国、日本、暹罗。三个国家都聚集在远东这么一个鬼地方,矛盾复杂,野蛮落后。与其利用矛盾,还不如彻底抵定局面。毕竟英国也没想到欧洲战事远比想象的更艰难。赶紧把远东各国拉上协约国的战车也能减少俄国的后顾之忧。而且英国国内对人民党的感觉并不算差,作为英国在远东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来自远东的利润对英国不是无足轻重的。

  至于人民党吆喝着收复中国主权,英国自布尔战争之后,正在进行一场全世界范围内的力量收缩。英国国内考虑的是一个稳定的远东,是一个有利于英国帝国构架的远东。能把中国变成殖民地最好,即便是中国收回了全部主权,只要这个国家是真心愿意不断与英国扩大贸易往来,并且接受英国在远东力量主导地位,英国也能够接受这么一个中国的存在。

  布尔战争打空了大英帝国的国库,现在已经不是顾及面子的时代。应对威廉二世野心勃勃的挑战,英国如果输掉了这场战争就输掉了一切。到了那个时候别说远东了,英国会彻底失去对欧洲的控制。所以英国不愿意在远东投放一丝一毫的兵力。面对大英帝国的颓势,英国驻华公使馆的官员们一阵唏嘘。如果是以前的话,整个世界哪里有混乱,哪里就有英国这根搅屎棍的身影。即便有些地区没有发生混乱,英国搅屎棍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插进该地区搅和一番。和现在极度紧张的英国国内政府相比,那好时光令人无比怀念。

  在这点上英国公使馆不能不承认人民党的那些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真的有足够耐心。在对外贸易这件事上,他们真的能沉住气。人民党不仅没有任何阻碍对外贸易的行为,反倒不断兑现定额贸易协议的内容。

  在战争爆发前的1913年,人民党控制区完成了贸易协议,与英国贸易总额达到了7000万英镑的额度。最令英国方面满意的国到英国的信息传输畅通很多。英国驻华公使在1914年11月1日收到的国内指示总结起来有三个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