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 河南冲突(二)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东部平原地区,连续四年的沉重税收让村落一个个的“沦陷”。实施土改,向人民党交税之后,税吏们再进入这些村子,被当地村政府乱棍驱逐都是很幸运的待遇。大多数税吏会被剥的只剩一条裤衩,绳捆索绑的游街示众。只要经过这么一次对待,税吏们再也不敢进入那些村子收税。

  这又衍生出另外一码事,很多根本没有投奔人民党的村落,遇到收税的时候也自称是向人民党交税的。弄得豫东与人民党接壤地区税收大幅度降低。看着那一带的地图,张镇芳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

  收回视线,张镇芳的目光又落在那份公文上。“凡阳奉阴违,不体国家难处者,拒不纳税者,无论官、军、士绅、百姓,皆严惩不贷。”

  这话不是对那些可能“不纳税”的士绅百姓而言,而是说给各省都督们听的。士绅百姓不纳税,不用袁世凯下令,各地官府就已经对这些人“严惩不贷”了。这话是在告诉各省官员,凡是不能交够纳税目标的,袁世凯对这些人必将严惩不贷。

  关闭&l;广告&;

  想拒绝这种命令也不是不可能,现在辞了这河南都督一职,张镇芳就可以摆脱当下的烦恼。张镇芳坐回到椅子上,他今年49岁,已经是河南都督。再继续做下去,未来进入中央执掌大权也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此时辞官不做,首先就大大的的得罪了袁世凯。张镇芳能够被袁世凯重用,并不是因为张镇芳是北洋的铁杆,而是因为张镇芳是袁世凯的表弟。

  想到这里,张镇芳终于下了决断。他准备服从袁世凯的命令,也就是说,要把收税这项工作干下去。抬手叫过亲随,张镇芳命道:“请北洋军统制,以及布政使、学政使来都督府议事。”

  兰考县庄寨一片繁忙的景象。尽管没有加入人民党的根据地,庄寨却因为紧邻根据地,也得到了不少好处。首先就是庄寨当地百姓通过旁边加入人民党地方政府村落中的亲戚,买来了人民党推广的冬小麦种子。这类种子可是在兰考疯传很久。据说用了这种子的麦田收成极佳。当时庄寨也认为可以偷到,等这些麦田成熟之后,庄寨一部分人亲自去人民党治下的田里面买了一大批收割后的麦子回来。

  不过在那时候,就有一个传言,说人民党的麦子是用了法术的,只要村口没有插人民党的红旗,没有“请了”人民党主席陈克亲自“开光”的神位,这麦子就长的很差,甚至根本长不出麦苗来。这种神神鬼鬼的事情庄寨本地百姓也是似信非信。可等到麦苗抽芽的时候,庄寨人不得不信了。

  在弄麦种的时候,庄寨人当时为了怕被外村人骗,二十几名乡亲跑了上百里路,到马上要收割的麦田里面亲手割了一批麦子回来。大家连夜赶路,回来的时候当地百姓是看到这些粗壮的麦秆,还有麦秆上那些硕大的麦穗。

  事实胜于雄辩,庄寨的乡亲亲眼看到这麦秆和麦穗的成色。都是种庄稼的人,哪里能不知道这是极好的麦子。脱粒之后的麦种被妥为保存,把这些麦种种入地里的时候,百姓们还觉得“不用信山东人吹牛皮”,陈克这个人是不是存在尚且是两可的事情,传言中说的陈克跟神仙一样,就算是神仙,也不可能隔着几百里地知道地里面种的是哪家的麦种吧。

  直到蔫了吧唧的麦苗长出之后,百姓们开始心慌了,而有些地里面种了不少麦种,甚至根本没有长出几颗麦苗来。把土翻大权也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此时辞官不做,首先就大大的的得罪了袁世凯。张镇芳能够被袁世凯重用,并不是因为张镇芳是北洋的铁杆,而是因为张镇芳是袁世凯的表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