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九 极不情愿的妥协(十二)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同盟会现阶段急切的希望能够把自己的“首倡之功”变成现实中的政治利益,在这个背景下想煽动同盟会针对人民党与北洋的敌视心态,就莫过于让同盟会认为人民党与北洋沆瀣一气,两家都是“反革命”。

  很多话并不需要直说,只需要根据对方的心态善加引导就行了。每个人在交流时都有一个潜意识或显意识的立场观点,当对方的交谈触动了这个意识,就会主观认为对方和自己立场相同,从而主观的认为对方说的是对的。

  当然,每个人都有警觉的心理,他们也会考虑到日本方面是不是在挑拨,此时需要的就是说实话。使得同盟会方面对时局的判断顺着日本方面的引导来走。

  想到这里,松平桓雄心里面的确比较满意。他从不认为在当前的局势下,同盟会真的能够拥有实际控制地盘。更不用说打倒人民党与北洋,取而代之。日本方面需要的是人民党与北洋之间的激烈冲突,消耗了中国最强有力的两股政治组织的力量,把局面搞混。英国方面如果想恢复中国的秩序,那么唯一能够利用的力量就只有日本了。

  所以袁克定对人民党的敌意,同盟会对人民党的敌意。只要能够善加利用,两者未必不会在“刺杀陈克”这件事情上合流。一旦刺杀陈克这件事能够开始,主谋是袁克定的事实被揭露的那一刻,日本就可以坐等好戏上演。

  想到这里,松平桓雄的脸色终于难看起来。想起了英国人,松平桓雄不能不能恼火。

  早在1902年,英国和日本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了军事同盟。1902年1月30日,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五世).c.k.佩蒂-菲茨莫里斯和日本驻英大使林董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双方相互承认有权保护自己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如英国在中国的、日本在中国和朝鲜的“特殊利益”遭到他国威胁,或因中朝内部发生“骚乱”而受到侵害,两国有权进行干预;缔约国一方为保护上述利益而与第三国作战时,另一方应严守中立;如缔约国一方遭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攻时,另一方应予以军事援助,共同作战。条约有效期为5年。在秘密条款中还规定:两国海军应配合行动,在远东海域保持优势。英、日同盟是针对俄国的军事攻守同盟,也是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工具。

  同盟订立后,日本加紧扩军备战,发动了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1905年两国签订了第2个同盟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保护权”,重申在遭到任何第三国进攻时,应提供军事援助。

  面对正在紧锣密鼓开始的定额贸易协议,英国根本不管缔结了同盟的日本到底什么心情。不管日本政府怎么哀求,英国都明里暗里表示这个协议暂时不对日本开放。等到英国签署了这个协议之后,再考虑日本以何等方式参与到这个协议里面来。

  英国人想吃独食的态度再明显不过,人民党与北洋政府也在某种程度上支持英国人吃这个独食。就现在的局面来看,极有可能是由英国银行来提供这笔定额贸易协议的金融支持。对列强来说,英国人成了发包人,牢牢掌握住了主动权。德国人这次跳这么欢,目的就是想在其中多分一块。英国或许不太能遏制德国的轻举妄动,却能够扼制日本的躁动。

  日本自然不敢名面上与英国抢夺利益,那么就只有背地里面下手。英国是非常现实的国家,一旦局面发生如此大变,英国人也会立刻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布局。在这点上,日本方面有绝对的信心。

  汪精卫现在远没有到反思日本方面的话是否可信的程度,他的胸口里面仿佛燃烧着一股火焰。同盟会那么多同志的热血,孙中山先生颠沛流离的辛苦,现在居然完全成了人民党与北洋的垫脚石。这个事实令汪精卫根本无法冷静下来。

  七亿五千万两白银!这个数字突然就冒了出来。怪不得人民党与袁世凯能够达成妥协,在这样一笔天文数字面前,两家能不妥协么?庚子赔款本金也不过四亿五千万两,人民党与北洋每一年的定额贸易就远远超过了庚子赔款本金的总额。

  凭什么人民党与北洋就能坐享这么巨大的利益,最先起来倡导革命的同盟会却成了微不足道的存在?作为革命元勋的孙中山先生,现在居然成了没有国籍的人,从法律角度上,孙中山已经失去了一切。操纵这法律则是北洋与人民党,北洋与同盟会的矛盾源远流长,汪精卫倒也不在乎。而人民党背后下黑手,则是汪精卫绝对不能接受的。

  随着思维的展开,汪精卫胸中的激动已经转换成了极为深刻的恨意。他的手掌缓缓开阖,像是要凭空捏住什么人的咽喉一般。

  同盟会的平津总部现在设在柳条胡同的一间小巷子里头,这是很普通的民房。屋里面有七八个青年,一见到汪精卫回来,他们就迎了上来,“兆明,你回来了!这次谈的如何?”

  看到同志们,汪精卫心里面一酸。曾经有着上百同志的同盟会平津分会现在骨干也就剩了这么七八个人。原本同盟会的基础是“维新派”,维新派们的。英、日同盟是针对俄国的军事攻守同盟,也是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工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