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 极不情愿的妥协(二)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虽然英国公使见多识广,不过听到袁世凯对德国人的准确评价,他也差点笑出声来。的确,就算是袁世凯这么做,德国人也绝对不会领情,相反,还会向袁世凯多索取好多东西。这本来就是在中国习以为常的局面。

  “里外不是人的事情,我是不会干的。如果公使先生说,我要拿出什么解决方案。我倒有一个,青岛和连云港都参与了战斗,那么我们不妨把这两个港口城市辟为经济开发区。外国的商业企业可以自由在这里投资,开厂,经商。可以充分利用这两座城市背后覆盖的广大的贸易地区。这么做的话,我也好向国内交代。而德国的脸面也能够被顾及。”袁世凯答道。

  “在这两个城市开设租界么?”英国代表对这个建议很有些意外。

  “不是租界,而是经济开发区。这两座城市的主权和司法完全由我们来管理,大家可以在这两个城市里面安全与不受限制的进行贸易与投资活动。”

  “不限定谁可以在这里进行投资与贸易么?”英国公使对这个很有些怀疑。

  “是的。任何国家都不会受到限制。经济开发区比较类似自由贸易城市,这两个城市的地方法律完全由这两座城市里面的人来负责制定。”袁世凯的解答挺有法律意识。

  “这个条件并不能平息德国人的愤怒。”英国公使认为袁世凯拿出的东西看着不错,但是远远不够。

  “交战存在敌产与民间资产两方面。现在如果能够恢复平静,德国殖民部和海军的资产,我没有办法向人民党索要。不过德国民间投资的工厂企业,我可以考虑从人民党那里要回来。毕竟民间人士并没有参与这次冲突。如果冲突到此为止,他们的正当利益应该受到保护。”袁世凯交出了陈克许诺的最后底牌,停顿了一下,袁世凯补充道:“当然,如果这场冲突就这么扩大的话,德国民间财产也就会人民党被视为敌产,那时候我说什么都没用了。”

  说完了这些之后,袁世凯看似行若无事,但是心里面却有些不安。他与陈克两人商量这次冲突如何收场的时候,两人达成了一个共识,这件事怕是没用的,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坚持到底。德国毕竟是劳师远征,而且连云港是人民党的地盘,德国进攻人民党的根据地,人民党自然会自己承担防御责任。

  青岛在中国人的手里面,德国人不付出巨大的代价是不可能夺走。陈克信誓旦旦的保证,德国人不付出二十几万人的生命绝对不可能夺走青岛。如果德国人真的出兵,人民党会负责防御青岛,不需袁世凯北洋政府出手相助。

  北洋政府要做的,就是能够坚持立场不动摇。陈克的态度非常明确,如果人民党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那么北洋政府就是人民党首选打击对象。

  袁世凯这次是把身家性命都给压上了,若是他没有丝毫不安也是不可能的。

  英国公使并只是提出了几个与之相关的小问题,接着就告辞了。袁世凯心里面一阵轻松,事情的发展的确如陈克所预料的那样,一提到暂时不没收德国民间的资产,英国代表就暂时不会咄咄逼人。不过如果陈克所预料的没错,现在只是暴风雨的前奏而已,英国佬绝不肯轻易这么出力,德国也不会这么轻易放弃。不打到双方觉得再打下去毫无意义的话,这场冲突就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袁世凯能否在这次冲突中站稳立场不动摇,能不能面对各种威胁毫不妥协。袁世凯看得出陈克对自己没什么信心。其实如果不是逼到了这个份上,袁世凯自己对自己也没什么特别的信心。

  在镇南关大捷之后,在袁世凯镇压了朝鲜内乱的时候,袁世凯曾经对慈禧领导的朝廷极为失望。因为朝廷对在外为国奋战的这些人的胜利成果毫不在意,甚至有种弃若敝履的样子。现在人民党的这场胜利果实暂时交到了袁世凯手上,袁世凯发现自己其实也觉得这是烫手的山芋。拿也不是,丢也不是。

  因为这并非最终胜利,而是简单的阶段性胜利。北洋中央如果想把这场胜利继续利用下去,就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而且随之而来的危险,甚至比以前更大。

  最关键的是,即便是获得了最终胜利,那又能如何?不过是让袁世凯与冯子材成为了“功高震主”的存在。就如同这次一样,如果在之后的斗争中真的胜利了,人民党作为最初的出手者,却也得到了凌驾北洋中央的影响力。

  想到这里,袁世凯忍不住苦笑了。怪不得陈克见到自己的时候,开门见山的说起,“至于当前的利益,我还是比较相信吃亏就是占便宜这句话。”还有“不过只要大总统不称帝,我绝对只支持袁公做这个大总统。”

  陈克的确是不怕吃亏啊,只要这件事能够办成,眼前陈克看似因为吃亏而没有得到的一切,地位也好,利益也好,等袁世凯一死,陈克就能全部将其纳入囊中。果然是“吃亏就是占便宜。”

  陈克并不在乎袁世凯的想法,党的历史证明了到底。德国毕竟是劳师远征,而且连云港是人民党的地盘,德国进攻人民党的根据地,人民党自然会自己承担防御责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