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 进步和守旧(七)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章瑜没有争辩,他脸上的疲惫仿佛更多了些。过了好一阵,章瑜才点点头,“你说的也是,可能是我太累了。最近的工作堆积如山,可是能够达到劳动者标准的同志实在是太少。大多数人都是直奔结果去的,真的是想做事的人太少了。只要一牵扯到合作,每个人本能的想的就是自己的利益。要是真的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那就先把事情给干了啊。这帮人做起事情来恨不得动动嘴立刻事情就完成,咱们完善了监查制度之后,那些偷工减料的事情被曝光的那就太多了。”

  见章瑜满脸黑线的模样,陈克忍不住问道:“党校和干校不是加大培训力度了么?”

  “我说的是群众。”章瑜直接给顶了回来,“说白了,我现在质疑一件事。宪法里头说,一切权力归人民。唯物历史观认为,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途径。而政治课上讲,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咱们人民党党章里头讲,人民党是光大劳动群众的先锋队。我现在对这个问题一直是分辨不清楚。陈主席,你能把这个问题说一下么?”

  陈克仔细的瞅着章瑜,章瑜的烦恼未免太高级了。在革命前,陈克一直不理解所谓“贵族工人”这个概念,革命之后他算是实实在在的理解了。章瑜所说的就是现在基层面对的一个大问题。“革命到底是为了拯救谁!”

  章瑜是党内第一个提出这个疑问的高级干部,虽然没有用理论化的高度来解释,但是已经直接触及了核心问题。这个问题即便在21世纪,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陈克和很多读b的兄弟们交谈的时候,有一部分兄弟坚定认为,很多参与劳动的人根本不能称为劳动者。

  “如果一个人干活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挣钱,参与劳动只是被迫的。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和这种人合作的!”可能是合作过的人太多,这帮兄弟们对此深有体会。

  通过这么久的革命,陈克自己对劳动者的定义是,一个愿意去成为劳动者,对劳动有自觉认识的人。很早之前,陈克甚至认为这种人是天生的,他们就是能够理解到劳动的意义所在。首先是被人需要,而且满足了别人的需求。

  很多早期的社会主义论述中,把这些人称为“贵族工人”。他们占据了各个工厂里头的要职,工资很高,资本家对他们予取予求。这些职业者首先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专家,进而占据了社会中经济收入很高的地位。很多人对这帮人的评价是,“按一个按钮可能只值一块钱,但是什么时候按这个按钮,就值九千九百九十九块钱。”

  而且这批人很懂得合作,他们很懂得趋利避害,绝对不会成为各种运动的牺牲品。他们要的是这个劳动机会,劳动使他们安身立命的基础。在他们的认识中,自己的价值是通过自己的劳动结果来体现的,与其他的无关。别说章瑜喜欢这种人,陈克也很喜欢与这种人合作。如果中国群众普遍能够达成这种素质,社会主义制度绝对能实现。只怕**都有可能达成也说不定。

  这种人,就是陈克的父母一直希望陈克能够达成的水平。懂得社会,有一技之长,在技能范围内被人所认同,最重要的是,这些人知道该怎么趋利避害,不会被自己的私欲蒙蔽了眼睛。

  一个劳动者,只要社会提供了劳动机会,他们就能抓住。哪怕是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些人也能安之若素。无论你怎么打草惊蛇,这些人都能在洞里蛰伏不出。但是该他们动弹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在必须出现的时候出现。

  这说白了就是现代民族国家“统治阶级成员的素质”,这些人首先当了自己的主人,这些人坚定不移的通过劳动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且通过社会的需求,一步步的登上了相应的地位。

  当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在劳动成为判定一个人价值标准的时候,这些人应该得到相应的地位。但是陈克发现,这些人要得到报酬和地位,往往不是为了自己。他们也有家人要养活,也有房子要买,更重要的是,他们为了更好的劳动,需要这些报酬和地位来实现更好的劳动。

  既然国家是阶级统制的工具,那么这个统治阶级就要通过国家这个工具来实现对自己有利的统制模式。剥削和成为剥削帝国注定无法促进生产力的真正发展,也只会导致国家的衰落。那么社会主义制度下,怎么让民众能够理解到这些,能够认识到这些,就是革命的工作。也是陈克认为人民党的未来方向。

  这也是陈克现阶段能够理解到的革命,这也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到21世纪初百年的历程,让陈克得到的反思。革命的对象不仅仅是制度,更要深入人类思想的自我改造。

  “章瑜同志,既然你已经问及此事,能不能听我给你讲一讲呢?”陈克问道。

  章瑜点点头,却没有说话。他看上去真的很疲惫,即便是听了陈克完整的讲述了关于社会制度与劳动者精神培养的构想之后,章瑜也没有兴奋起来。他带着一种看上去更加疲惫的神色问道:“陈主席,那这个问题到底在哪里呢?社会进步的不够?还是宣传的不够?”

  “两者都有吧。不过我的感觉是,如果一个人追求的不是经历劳动过程,而是追求享受劳动成果。这玩意宣传了也没用。而且我认识到的那些算是真正劳头的要职,工资很高,资本家对他们予取予求。这些职业者首先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专家,进而占据了社会中经济收入很高的地位。很多人对这帮人的评价是,“按一个按钮可能只值一块钱,但是什么时候按这个按钮,就值九千九百九十九块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