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三)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徐锡麟最后说道:“我觉得当前的局面,光复会必须与士绅共治浙江。若是肯合作的开明士绅,那就给权给位置,若是一定要给满清陪葬的,那咱们也绝对不能留情。若不能尽快如此行动,咱们光复会是绝对经不起丝毫失败的。”

  秋瑾听了之后微微点头,眼睛里头已经有了光亮,“从去年年底开始,安徽江浙也打了这么多次。原本咱们以为只要能够竖起大旗,振臂一挥。天下绝对如同**一般。不说远的,这苏、浙、闽、皖、赣五省会立刻群起反清。结果仗打了不少,但凡现在反清的地盘,无一不是打出来的。陶公极力要攻克金陵,也是此意。但现在看来,诸党里头,以文青的人民党为翘楚。伯荪你这一说,我便清楚了,文青不仅能打,更是能治。”

  毕竟是大病初愈,秋瑾说到这里已经是气喘嘘嘘,有些说不下去。陶成章重重的点点头,秋瑾指出等着满清自己垮看来是完全不现实,各地势力虽然对满清诸多不满,却不可能应声而起。想彻底消灭满清,必须贯彻武力彻底推翻满清的理念。陶成章虽然也有这样的感觉,却没能如同秋瑾一样说的这么明晰。

  陶成章用力点头,“没错。这次亲去安徽,我算是明白了,若是想打,那就先得能治。以现在的局面,光兴起一时之兵是绝对不行的。不用说多,咱们光复会现在手里的钱粮绝对不够撑过半年。不能治,那就没有粮饷钱财。满清只要能逼住我们,不用一年咱们自己就得分崩离析。”

  两人有了共识,心中都是大喜。不过怎么“治”浙江,光复会其实讨论不多。因为在光复会的理念里头,政府收税其实是件“恶行”,是不得已才能做的事情。而徐锡麟与秋瑾的新看法则是必须能够极为有效的收税,才能支撑革命长期进行下去。不少光复会里头的骨干是私贩会党,他们对收税无比痛恨,假如光复会的理由就是能不纳税。尽管徐锡麟与秋瑾都是光复会里头的重要干部,可他们若是提出整顿税收的建议,只怕绝难轻易通过。

  想到这里,徐锡麟忍不住叹了口气。他现在突然理解了陈克为何以强力摧毁地主士绅的同时,又花了极大的气力建立政府。人民党政府直接管理百姓,收税自然有天然的方便。加上人民党自己又种地又开工厂,这笔收入自然是进了政府手里。所以人民党能有如此强大的财力。

  “璇卿,我现在就去找陶公商量此事。”徐锡麟觉得不能再等,这等事情一等就不知道要拖到何时。

  “这倒不用,我让人请陶公过来,咱们几个先私下商量此事。这种事情若是被别人知道,只怕要起不小的波澜。”秋瑾毕竟是女性,手腕要比徐锡麟柔和不少。

  陶成章得知秋瑾“病情有反复”,心里颇为着急,推了手边的事情就赶了过来。在病床边听了秋瑾与徐锡麟的新想法,陶成章沉吟不语。

  “推翻满清是一场长期战争,不可能靠速胜。”这个结论陶成章现在完全能够认同。“与士绅共治浙江。”陶成章就不太喜欢。士绅基本都是地主,而陶成章是反对土地兼并的。光复会里头自耕农出身的革命者并不是少数。与地主相比,这些自耕农能拿出的钱财不多。那么拿钱最多的地主自然要求得到更多。若是以“共治”的名义召集江浙士绅,那拿钱多的却得不到好处,岂不是要逼地主起来反对光复会么?

  光复会里头的理论家章太炎是极力反对议会民主的,他认为议会民主就是有钱人说了算的制度。徐锡麟的看法固然有道理,若真的实行了,对近期的革命自然是有帮助。不过从长远看,害处也很多。

  陶成章其实也想问问徐锡麟在人民党根据地参观的感受,不过当时事情忙,没来得及。现在被秋瑾“诓来”,他所幸就把这件事给解决了。

  听了徐锡麟把人民党根据地的施政措施给讲了一番,陶成章听到前面所说各种政府运行与平均土地的时候,尚且能面带微笑。听到了人民党荡平了各处围子的大豪强,全面压制了地主士绅,陶成章再也笑不出来。

  人民党所打击的对象,恰恰是光复会的主要力量之一,虽然人民党到现在为止建立的功业令人瞩目,可光复会若是这么干起来,首先自己就垮掉了。这是陶成章绝对不可能模仿,也绝对不愿意模仿的路线。

  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不过陶成章现在相信,陈克统领的人民党一定有了一套完整的革命纲领。如果没有这样一套东西,人民党现在应该和光复会一样,陷入一种左右为难的的状态之中。

  假如陈克有了心灵感应的能力,能听到陶成章此时的心声。他只怕会用一种同情的语气告诉陶成章,“毛爷爷早说过,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在这点上,陈克从来有着最坚定的立场。无论玩弄阳谋或者阴谋,陈克从历史上看到的血淋淋的事实早就告诉他谁是朋友,谁是敌人。但正是先有了这样的坚定立场,正是有了不可能认敌为友的信心,陈克反而敢于充分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

  亲自到了这个时代,知道了以前不曾得知的事情,陈克才对袁世凯怎么篡夺满清的权力有了新的认识。陈克现在认为袁世凯并非从一开始就有推翻满清的打算,袁世凯肯定想当权臣,这个毋庸置疑。不过慈禧那种传统的不让各方势力独大的政治手腕制住了袁世凯。在这方面,慈禧还真的是个“传统政治家”。任何一件事,慈禧的考量都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如何利用这种事端来调整满清朝廷的格局。以达到不让任何势力做大的结果。慈禧固然是靠了咸丰皇帝生了独子才得到了一些权势,但是这个老太太能呼风唤雨几十年,靠的就是这手政治绝活。如果单单比这方面的能耐,陈克自己甘拜下风。

  但是这种政治平衡的手腕在旧时代或许能行,在这个工业化的新时代就完全不行了。工业讲的是专业化制度化与精确的管理,任何国家一旦采取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那么政治上就必须有与之向匹配的制度与营运方法。慈禧那套权术,完全与工业化背道而驰。

  尽管因为透露了未来三十年的预期与规划,陈克遭到了同志们不待见。不过根据地的营运并没有因此而降低了效率。高级干部们可以不待见陈克,不过面对着堆积如山的工着急,推了手边的事情就赶了过来。在病床边听了秋瑾与徐锡麟的新想法,陶成章沉吟不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