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五 第二次反围剿(四)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冯煦说的认真,陈克也认真答道:“当人民党的公务员,不是光干活的事情。对于革命的理念也不能不同。冯先生说我让孩子上学,不加税,看似如此。其实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根据地能生产的粮食物资就这么多,我不解放劳动力不行。妇女们出来工作,谁带孩子?我不办学校不行啊。这不是我要办工业,我得让大家好好生活吧?”

  有冯煦这等人加入政府其实不是坏事,但是冯煦若是在政府里头宣传些错误的理念,这就不是陈克能够接受的。清末的开明派或者革命党们对怎么建设一个工业国完全没有概念。即便是他们中间的优秀人物,看到的也都是表层的东西。也不过是什么坚船利炮,或者工厂矿山什么的。对于建设这些东西需要的社会制度以及配套的社会系统完全没有概念。目标错误,方法错误,如果能够有正确的结果那才是滑天下之大稽。

  严复看冯煦很认真的听着年轻的陈克讲着一些基本的社会理念,心里头也很是感慨。当年他觉得陈克能指出不少问题,以及梳理出中国的文化特点,已经是相当的赞赏陈克。见到陈克能够安民建军,便觉得陈克是个人才。但是与陈克共同工作的越多,严复才发现自己这些想法居然是错的。陈克与众不同的原因不是他能干到什么,而是陈克对世界的看法本来就与众不同。说个极端的话,即便是“剥削”,陈克也比别人更懂得怎么剥削。满清的官府与百姓是个“零和关系”,官府多拿了,百姓自然就少拿。陈克是通过多发展生产力的方式,多生产出的东西,哪怕是陈克拿走了其中的九成,百姓也能多得到一成。更何况陈克拿走的这些不是他自己或者人民党给用掉了,而是继续用于发展生产力。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话喊了几千年,严复是亲眼见到居然根据地这地方给变成了现实。冯煦提出加入根据地公务员体系的请求,严复一点都不意外。

  冯煦这么聪明的人,又有过地方行政经验,对陈克说的东西自然也是理解的很清楚。根据地“扭曲供需”的经济政策,理论上一点都不稀奇。中国历史上这么干的人并不少,问题是这么做了之后接下来怎么办,怎么发展,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解决过。一遇到人民的生活问题,任何激进的改变都落得没了下场的结果。在见到陈克之前,冯煦也只能靠历史上的经验来当官,尽量用传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只有在陈克这里,才有一个大政府真正大规模的推进地方人民的发展。

  如果从历史上来看,陈克这种人这种做法注定是昙花一现,若是没有参与编辑《新华字典》,冯煦也是不肯趟这趟浑水的。“万古留名一卷书”,更何况是国家文化根基的字典。编完了《新华字典》之后,冯煦已经清楚的想通了一件事,如果他真的想让这本字典上标注的“冯煦”这个名字能够名垂清史,那就只有让陈克夺取天下才行。所以得知了人民党重创北洋军的消息之后,冯煦就催促严复帮他引荐。

  听完了陈克简单介绍的一些纲领性问题,冯煦答道:“既然是加入了公务员,我自然不会自作主张。”

  陈克此时也没有挑三拣四的选择,冯煦这么说了,陈克转头对严复说道:“政审需要有人担保,严先生你可以替冯先生担保。你先把申请文件与担保文件走一下程序,根据地现在的规定,十四个工作日之内会给你回复。若是通过了,自然没有问题,如果没有通过,你可以要求仲裁。那时候我就有机会介入此事了。”

  听完这话,严复点点头。他对这套官僚体系的流程比较清楚。与人民党内部组织相比,政府部门各方面的制度更加不完善,体系营运也更没有经验。党委可以通过党委会议来讨论问题。但是政府部门则不行,所以根据地高级干部拥有特别参与“仲裁权会议”的权力。本来这些权力是该归“人大”所有,在“人大”还是一个摆设的现在,干部们就兼有了这项权力。如果与会的某位干部能够强行表示承担责任的话,在某些比较低级的行政事物方面是能够通过一些事情的。若是即便有干部愿意承担责任,这些事情依旧没有能够通过,仲裁会议会采用投票方式,简单多数票即可通过。

  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一次例行的“仲裁会议”召开,陈克无疑拥有最大的影响力。当然,如果在仲裁会议中行使用了这个权力,那就意味着要付出极大的政治代价。即便是人民党的高级干部里头,也没有人愿意轻易这么做。

  冯煦他不知道这些内部体制的营运模式。他只知道人民党创建根据地不到两年,陈克的话里头摆明了人民党政府体系竟然能建设到任何事情都能找到负责人的制度,这实在是不能不让冯煦这等外人感到意外。

  严复与冯煦走后,陈克松了口气。作为党内最大权力的拥有者,就必须承担起最大的责任。上头的干部背黑锅,很多时候就是这么背的。而背黑锅的事情,与其暗着背,还不如这么公开背。公平、公正、公开,固然是对权力者的极大限制,同时也是对权力者的极大保护。与其让黑材料积攒多了,在关键被一次放出来,还不如通过这种仲裁会议界定。仲裁会议肯定是不完美的,却是能被各方接受的。想到这里,陈克忍不住摇了摇头,这可千万别走上美国议会那种邪路才好。

  既然回家了,陈克也愿意静静的想些事情。把冯煦这件事抛在脑后,陈克开始考虑战略问题。北洋军遭到了这样沉重的打击之后,到底有什么反应。这是根据地里头很多人关心的事情,陈克却觉得这件事并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作为一个新兴的政权,陈克面临的问题是“输不起”。他原本没有想到这件事,手里头的实力越强,陈克才越发清楚的看到这个事实。

  就因为陈克把如此根据地卷入了革命当中,任何一次失败都会引发无法完全预料的内部动荡。很多新兴的政权其实都是如此,看似一路胜利,一次失败就彻底完蛋。陈克原先只是根据他的历史知识照猫画虎的做了,直到现在他才明白自己是多么幸运。就拿第一次安庆战役来说,陈克理论上是没有能力据守安庆的,所以他就把安庆让岳王会掌握。如果陈克自己没有能够当机立断,而是不自量力的去强占安庆,根据地只怕早就灭亡了。

  那时候敌我实力差距之大,同志们也都清楚。所以陈克的观点很轻松的得到了同志们的支持。二次反围剿的胜利之后,陈克就未必能够这么轻松的说服同志们放弃眼前唾手可得的地盘。

  而且政治这东西很有趣,有时候扶起几个替死鬼也是必须的。岳王会当了第一个替死鬼,二次反围剿之后,就必须树立起新的替死鬼。满清若是只有人民党一个敌人,那么他就会死磕。若是有了好几个敌人,而且其他敌人貌似更好战胜的话,满清就会先易后难,给人民党留出发展的时间。光复会无疑是这么一个新的替死鬼。陈克对光复会并无恶感,对于这些革命的先行者们陈克有着足够的尊敬,不过该让光复会去死的时候,陈克也没有丝毫的不安。唯一问题就是在人民党党内多大范围内讨论此事。

  对于党员的宣传中,自然不可能这么公开把战略问题说出来。实话只能说“一部分”。政治局里头当然得说实话,不过现在看,即便是政治局里头,不合格的革命家也是有的。这才让陈克感觉很是挠头。宇文拔都自然不用说,他完全可以排除在外了。华雄茂在面对敌人的时候是冬天一样无情,可是面对自家亲人,华雄茂能眼睁睁的在背后这么来一下么?华雄茂若是对亲戚一点恻隐之心都没有,陈克反而会害怕。但是这恻隐之心会不会让华雄茂做出些“自作聪明”的举动?例如不正面说明,但是旁敲侧击的去帮助。这种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想到这些,陈克长长的叹了口气。

  一杯白水放到了陈克面前,抬起头,陈克看到妻子何颖稍微有些心神不宁的在他旁边坐下。p;听完了陈克简单介绍的一些纲领性问题,冯煦答道:“既然是加入了公务员,我自然不会自作主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