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观望中的吴三桂(求月票!)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夕阳西沉,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天空半边晚霞,透过关外那险峻起伏的山峦洒落在山海关那巍峨雄伟的城池之上,使之更添一种悲凉壮观的景象。

  山海关北城,此刻一名身穿青铜色铠甲,肩披腥红披风,体形魁梧壮硕的将军,带着几名亲卫,屹立于城楼之上,极目远眺,神色惆怅。

  他就是明朝旧将,山海关总兵吴三桂。

  吴三桂算是个标准的官二代,父亲吴襄曾任锦州总兵,舅舅是明末十大名将之一的祖大寿。

  出身将门吴三桂从小就善于骑射,十七年前,年仅十五岁的吴三桂便考中武举,凭借门荫,授都督指挥使,后屡立战功,升到宁远团练总兵。

  本来美好前程的他,随着李自成攻陷北京而烟消云散。

  他感觉自己现在就像一条没有主人的流浪狗,充满无助和彷徨。

  虽然他勇猛善战,手下也有精兵三万,可这又能如何?

  他既无号令一方的政治资本,也无逐鹿中原的军事资本。

  最重要的是,他还镇守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关隘,因此也成两派势力争夺的重要棋子。

  没错!他现在确实是两大势力争夺的重要人物,可终究还是要为别人效力的棋子,他只能选择投靠其中一方,而无法保持中立。

  自多尔衮得知大明京师被李自成攻破之后,他就知道机会来了。

  他当即下令停止对山海关进攻,引兵退守三十里。随后又令信使带上他亲笔写的招降书前来求见吴三桂。

  多尔衮相信,在这个时候,吴三桂一定会好好考虑他开出的诱人招降条件。

  只要吴三桂投降清军,多尔衮立刻封他为王,而且地位高于郡王,仅低于亲王。另赏赐黄金万两,美女无数。

  这样的条件真可谓是下了血本。

  多尔衮何等聪明,他只所以舍得下这多大血本,那是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一本万利的买卖。

  只要吴三桂归降了大清,清军便可长驱直入北京,汉人江山唾手可得,到时还在乎这点本钱吗?

  吴三桂确实动心了!不过,他并没有当即答应下来。

  他还在观望,还在等待时局的变化。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降清的。

  毕竟,他是个汉人,他是忠于明朝的。若不是因为明朝已经灭亡了,无论多尔衮开出多大的条件,他也不会有丝毫心动的。

  事实确实如此。如果吴三桂真是为了贪恋富贵而投降满清,那他早就投降了,为何要等到明朝灭亡,全家被抓,爱妾被占之后才反呢?

  吴三桂在得到京师沦陷之后,就已经派出密探去北京打探形势,同时也迫切想知道自己一家老小的安危状况。

  他在选择站队之前,必须摸清双方的底,权衡利弊再作决定。

  因此,尽管李自成和多尔衮都派出了招降使者,可吴三桂却暂时谁也没有答应,只是周旋敷衍。

  本来,从骨子里,吴三桂还是偏向站队李自成这边的。

  毕竟,投靠李自成也算顺应天意,如果今后李自成坐稳江山,那他也算是大功臣一个,就算史书不会对他歌功颂德,也决不会为后世唾骂。

  然而投靠大清就不一样。无论清军是否取得中原天下,他吴三桂都会背负千古骂名,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为后世唾弃。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