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以苏霍伊的级别妥妥的是够安葬在克林姆林宫红墙下的标准,从197o年开始,每逢苏霍伊的忌日,都有数以万计的虾夷人不远万里前来悼念这位太上皇。这让你不得不感叹这帮孙子是多么的奇葩。

  苏霍伊的故事就先说到这里,他还要慢慢的改造那帮孝子贤孙,让我们暂时回到古巴,看一看卡斯特罗的动静。没费什么力气,卡斯特罗的武装斗争就取得了胜利,清算完伪军之后,摆在卡斯特罗面前的是个烂摊子。古巴这个地方几乎没有任何工业,最多的就是各种种植园,比如说烟草、蔗糖什么的。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国,甚至说它是农业国都不确切,因为古巴出口的这些农产品大都是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是相当吃亏的。

  而更吃亏的在于之前古巴的经济是同美国牢牢挂钩的,就是向美国出口初级农业产品换取美国的高价工业产品,被剪羊毛什么都不说了,更要命的是这种挂钩关系太过于紧密了。一旦美国中断了同古巴的经济关系,古巴的这些农副产品几乎都不知道该卖给谁了。

  美国人经济封锁古巴,连带着被美国控制的大部分美洲国家也对古巴采取了相同的策略,当然,就算不采取相同的策略,这帮国家也不会给古巴好脸色,因为整个拉丁美洲的经济结构跟古巴都差不多,大部分都是靠在国际市场上出口农副产品过日子,少一个古巴抢饭碗,说不定拉美那帮逗比还高兴得要死呢!

  不相信?就举一个例子吧,看看阿根廷,这个国家在二十世纪上半页可是妥妥的达国家,靠出口牛肉大特,可是到了二十世纪末阿根廷真的只能哭泣了,因为这货从达国家展成了展中国家,真心是让人目瞪口呆。

  言归正传,卡斯特罗闹革命的根本目的还是让本国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但现在随着美国拉起的封锁线,别说过好日子了,恐怕连日子都要过不下去了。想要摆脱被动的局面,卡斯特罗就必须找到新的市场。

  而卡斯特罗先就瞄上了苏联,在他看来老大哥无论如何都应该拉古巴这个小兄弟一把。只不过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虽然俄国人的口味比较重也蛮喜欢油腻的甜食,但是苏联全民消耗蔗糖的量也不可能无形中增大的,而且古巴的蔗糖好是好,但是千里迢迢从加勒比海运到苏联,这个运费也是不低的,无形中成本就被摊高了。

  至于烟草,古巴的雪茄也是真的顶呱呱,但是古巴的雪茄也不便宜啊!对于苏联的烟民来说,还没富裕到将上等的古巴雪茄当普通香烟抽的程度。

  这么说吧,苏联的消费能力是比较特殊的,全民基本上消除了饥饿,实现了温饱。但是传统意义上的中产阶级消费能力是有限的,不光不能像美国的中产阶级那样买得起小汽车,甚至在生活消费上也是差美国一大截。就比如现在苏联最普及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以拥有摩托车为身份的象征,你觉得开摩托车的家庭能够敞开了消费上等的古巴雪茄吗?

  甚至这几年,苏联对高级奢侈品的消费是不升反降,原因也非常简单,之前是因为**和官僚主义蔓延,滋生的特权阶级开始追求那些“资本主义情调”的东西,比如说外国进口的小汽车、外国进口的香烟、红酒、美食、服装、珠宝等等。

  而随着李晓峰等人进行整风,一大批的**干部落马了,这不光是直接打掉了奢侈品消费的源头,更是极大的震慑了那一批准备**的家伙。当官的再也不敢攀比那些资本主义的玩意儿,开始老老实实的过小日子,自然的奢侈品在苏联就不吃香了。

  这样的大环境也就决定了苏联大规模帮助古巴消费古巴特产是不现实的。苏联也只能象征性的帮帮忙,但是让苏联取代美国的消费市场恐怕是不现实的。

  可能有同志要问了,不光是只有苏联市场嘛!还有广阔的中东欧市场,中东欧的阶级兄弟也伸伸手,不就解决了古巴的困难了?

  这真心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可能二战以前中东欧市场还马马虎虎,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是二战下来中东欧的腿算是被打瘸了,从1945年到1947年严重的饥荒让这一片地区是喘不过气来,好容易从1948年开始缓了一口气,总体上说也就是从饥饿变成了半饱,你让饿的半饱的人去消费金贵的古巴雪茄和上好的蔗糖,你是准备让他们卖血吧!

  所以说中东欧市场也是相当有限的,这一片加苏联一起恐怕也只能定小半个美国的消费能力,还有大半边的缺额怎么解决?

  实事求是的说,这,恐怕连日子都要过不下去了。想要摆脱被动的局面,卡斯特罗就必须找到新的市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