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 形势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蒋某人的核心思想是要打内战消灭T共的,而现在在谈判中他却未能达到逼迫T共主动退出谈判的效果。反而这个谈判磕磕巴巴的还向着一条蒋某人绝不想要的路线走了下去——联合政府。

  蒋某人是真心不想要什么联合政府的。他要的就是一言九鼎,就是一统江山。而现在权力的一大头竟然要被T共分走,这如何能忍。有时候他都有心主动掀桌子开干算了。

  但是让蒋某人感到憋屈的是,现在他还真不敢主动掀桌子,第一是美国的态度,第二是民意,第三是实力不够准备不足。

  一项项说吧,马歇尔的态度让蒋某人感到心里头没底,他真心是不知道美国究竟是不是那么支持他,否则怎么会感到很摇摆呢?

  蒋某人的感觉没有错,美国确实在对华政策上很摇摆,前面说了,杜鲁门确实是想在华夏遏制共.产主义,确实想坚守这块阵地,但与此同时他对**的蒋某人实在又没有好感。所以马歇尔所代表的美国就不可避免的既要反.共又要反蒋。一方面他们会给刮民党支持,但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让人觉得他们和刮民党是一条心穿一条裤子的。如此一来,支持力度必然是有折扣的,在某些问题上他们会支持蒋某人,但是在另一些问题上却不会同蒋某人穿一条裤子。

  第二条民意就不用说了,从1942年开始,T共的顽强抵抗和刮民党的消极抵抗就让华夏全国上下看得清清楚楚,尤其是1944年,当刮民党兵败如山倒的时候,T共却在战略反攻大规模的成建制的消灭鬼子。这让T共将声望刷得飞起,而且在当前谈判建立联合政府的时候,T共的每一条建议都是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有时候甚至会牺牲自己党派的利益,这种顾全大局的做法和刮民党故意设置障碍的搞法又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这导致刮民党和蒋某人的声望是不断地下跌,而带来的压力也迫使蒋某人更加慎重。

  至于第三条,其实这才是蒋某人保持克制的根本原因,抗战后期T共打歼灭战的那一幕还历历在目,而且之前阎老西在上党的试探也是被揍了一头的包,这些都充分说明T共已经是今非昔比。要想消灭他们必须做更加充足的准备。

  所以这几个月的时间里,蒋某人是忙着呼唤美国干爹将精锐的印度远征军运回国内,在这批精锐部队就位之前,他还真不敢太过于挑衅。总体而言,华夏的内战是山雨欲来。

  在这方面kgB也给****提供了大量的情报支持,例如美国对华政策的底线。这从根本上就避免了****会被刮民党迷惑,在刮民党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T共方面也在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东北的工厂再次轰隆隆的开动,包括武器弹药在内的大量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一线部队。有了这个大后方在,T共的战斗力是如虎添翼。

  当然,这并不是重点,在刮民党磨刀霍霍的时候,****方面也在对不对进行新一轮的整编。大量的二线部队被补充进入野战部队,并且开始换装德制武器。虽然****那15o万武装力量的总数没有变,但是性质却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的T共识二线部队比如游击队居多,可能有个接近百万,真正一线的主力也就是五十万的样子,但是这一轮整编下来,大约又有三十多万二线部队被重新武装,成为了一线部队。也就是说,****能打硬仗的主力占据了总数的一半。

  别小看****只有八十万主力,而当时刮民党方面可是号称有八百万,似乎是十倍的差距。但是话也分两头说,这八百万刮军也是注了水的猪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地方民团和壮丁炮灰,把这些水分去掉之后,刮民党真正能打的部队其实也就是两百万上下,实力差距大概是三比一的样子。

  而且这些刮民党军主力的装备水平也是参差不齐,除了刮军的五大主力能达到美帝轻步兵师的标准,其他的刮民党军哪怕是老蒋的嫡系装备其实也不一定特别好。比如黄百韬的第25师,这个师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是不比五大主力差的,但是这个第25师可就没有美械装备(因为是杂牌出生)而是全套的鬼械装备。所谓的鬼械装备装备其实就是日式装备,也就是用日本投降后的军火武装起来的。

  甚至像黄百韬第25师这样的杂牌都还算是好的,是向中央证明了其价值所以才有鬼械装备,更差一点的杂牌那真心是不能看的。

  刮军中的杂牌不光是装备不能看,士气也是相当的成问题,尤其  蒋某人是真心不想要什么联合政府的。他要的就是一言九鼎,就是一统江山。而现在权力的一大头竟然要被T共分走,这如何能忍。有时候他都有心主动掀桌子开干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