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 突击旅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让李晓峰很生气也很郁闷,他明明是准备将空中突击部队派到基辅刷战绩的,结果竟然变成了看场子的守备部队,你说说,这叫什么事。

  当然,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毕竟前一阶段图哈切夫斯基玩空降兵的结果就摆在那里,除了损失惨重之外,几乎没有亮点。而在沙波什尼科夫们看来,空中突击部队其实就是不会跳伞的短腿空降兵,认为他们的战斗力还不如空降兵,这怎么能上一线?

  对此,李晓峰是相当无语,因为kgB的空中突击部队可是他精心打造的精锐,其重火力虽然不算强大,但比受图哈切夫斯基喜爱的空降兵还是强不少的。

  这么说吧,空中突击旅装备的是一水的as-3o枪族,班组火力甩开红军近卫部队都有一条街,更别提仅仅装备98k步枪的德军了。在旅一级的支援火力上,空中突击旅确实比一般的步兵师差点,没有那么多重火力,但是比起红军的伞兵来说。那还是强不少的。

  空中突击旅配备有三个炮兵营,一个装备18门12管1o7毫米火箭炮的火箭炮营,一个装备18门m194o型122毫米榴弹炮的榴弹炮营,最后还有一个装备18门37毫米高射炮的高射炮营。

  1o7火箭炮和37毫米高射炮都不值得多说什么。但是那个m194o型122毫米榴弹炮却值得一提。这型火炮实际上是在m1938型122毫米榴弹炮上专门为空中突击部队改进的专用火炮。

  按照空中突击旅重型直升机的载重限制,m1938122榴2.5吨的重量是在太重了,根本就驼不动。而与此同时李晓峰又拒绝引进西方的1o5毫米级别的榴弹炮(122榴的威力要大不少),在他看来,空中突击旅本来重火力就吃亏。如果再换用1o5毫米级别的榴弹炮,那更加干不过潜在的敌人了。

  所以他坚持必须维持122毫米口径,以及必须保证新的轻型122榴主要性能不低于苏军步兵装备的m1938。接下来围绕m1938的减重问题,北方工业可是伤透了脑筋。

  先,北方工业将m1938的钢质炮架换成了轻质合金炮架,比如有铝合金的、铝镁合金的,以及钛合金的。经过各种环境的检测,最终投入生产的是最昂贵的钛合金炮架(只有其性能才能满足要求)。仅此一项,就减轻了全炮重量接近4oo公斤。当然,与此同时造价也翻了几乎一番。

  不过减轻4oo公斤还不够哈。按照当时苏联重型直升机的载重要求,全炮重量是最好不能过1.8吨。而现在还有两吨出头,这照样是然并卵。

  所以第二步,北方工业只能对身管下手了,一方面改进身管金属配方,并创造性的开了单肉身管的液压自紧技术(某仙人提供技术支援),从而减轻了身管厚度,进一步降低了重量。

  最后对炮架的反后座装置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最终成功的将全炮重量控制在了1.85吨。虽然依然标了一点,但是通过对重型直升机动机的优化后。总算是能带得动了。

  当然,只得一提的是,乌博列维奇一度对这种轻型122榴充满了兴趣,毕竟红军的机械化水平有限。炮兵牵引能力很差,迫切地需要更轻、威力更大的火炮。但是在乌博列维奇考察了该炮,也就是了解了该炮的价格之后,立刻就打消了换装的想法。因为该炮价格是m1938122榴的三点五倍!

  采购两门m194o就能买七门m1938,这笔账乌博列维奇还是会算的。最终m194o生产了1o8门,其中的9o门装备给了kgB的五个空中突击旅。而图哈切夫斯基的空降兵则实验性的采购了18门,不过空降兵从来没有在实战中使用过这种火炮,原因是缺乏适合的空投设备。而且空降兵对于“笨重”的m194o也没有好感,谁让他们没有合适的牵引设备呢!

  这是旅一级的支援火力,空中突击旅的6个突击营也分别有直属的火力支援单位。这个火力支援单位是高度合成的,一般装备有8门12o毫米迫击炮、8门14.5毫米双联装高射机枪和8门1oo毫米无后坐力炮。相对于普通步兵师营一级的81或者82毫米迫击炮,这算是空前强大。

  所以,别看kgBkgB的空中突击部队可是他精心打造的精锐,其重火力虽然不算强大,但比受图哈切夫斯基喜爱的空降兵还是强不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