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最美的人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此阶段的空战中,红色空军不仅在飞机质量上已经渐渐取得领先,而且在对空军的战略地位和战术运用和认知上也有后来居上的趋势。红色空军坚定执行着为地面行动服务的宗旨,一切行动都是围绕特定地面目标展开,并据此制定了详实的战术体系。

  在布良斯克,红军地面部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空中支援,苏-1/2和伊尔-2总是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并投下相当规模的炸弹。这是自卫国战争爆以来,红军步兵和装甲兵都享受这种“待遇”。

  而同红色空军相对抗的,哪怕是德军在东线最好的单位,比如Jg3“乌德特”联队的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面对红军的第四、第五航空兵集团军和黑海舰队海军航空兵时,也渐渐感到力不从心。

  对此,德军在作战日志中如此写道:“从12月开始,我们将全部的兵力都用上了,可是根本不足以同俄国人相对抗。部队遭受了很大的损失……我们被敌人压制住了。”

  而军委则盛赞道:“在布良斯克空中绞杀作战中,我方空军起到了重大作用。它以密集袭击的方法迟滞了敌人的逃跑,并迫使敌空军降低了活动的积极性,充分的掩护和策应了地面部队的作战!”

  当然。在这些冠冕堂皇的称赞当中,其实掩盖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军委对布良斯克反击作战结果并不满意,空军确实尽到了最大的努力,给德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可以说此时此刻的红色空军战斗已经跟德军不相上下,甚至略微过一头。

  可是和空军相比,6军的问题依然很大,跟德军相比依然是有差距的,所以在这场追击作战中,地面部队掉链子了。当两个机械化军冲破德军阻击部队的拦截,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波乔普时,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的主力已经走掉了一大半,剩下的大多数都是留下来殿后的“炮灰”。

  对此,罗科索夫斯基也是异常的失望:“我军从装备到人员素质都有相当多的问题。暂时看来不具备全面反击的可能性。还需要磨合还需要锻炼,看来最乐观的估计击败德国人也得等到1943年了。”

  罗科索夫斯基在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李晓峰在干什么?其实也是在总结教训,不过是帮空军总结。在李晓峰看来,这次布良斯克空中绞杀战,空军固然是非常出彩,诞生了不少英雄,比如就在刚才,他就听到了一则新的“神话”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之前提到过的那位波尔宾团长。

  哦。不太正确,应该纠正一下,应该是波尔宾师长。鉴于波尔宾出色的指挥,他晋升上校并提拔为师长。而就在他晋升师长之后第一次空中作战时。就大神威。

  当时,波尔宾带领一个中队的苏-2刚刚执行完轰炸任务准备返航,却被塔台通知机场正遭受德军俯冲轰炸机的袭击,塔台希望他改降其他机场。

  换做是别人,那估计就听指挥了。但波尔宾却不是一般人,他当机立断的迎了上去。用他的话说:“我的机炮已经**难耐了!”

  波尔宾下达了一个具有波尔宾风格的命令:“护航战斗机去对付德国的护航战斗机,而他的俯冲轰炸机去收拾德国的俯冲轰炸机!”

  苏-2对上了斯图卡,一场俯冲轰炸机之间的狗斗诞生了。当时斯图卡的数量比苏-2多一架,但却完全不是苏-2的对手,双的苏-2度更快,而且投弹完毕的苏-2没有负载。

  战斗的结果几乎是一边倒,波尔宾带着自己的小伙子一路追着斯图卡的屁股猛冲猛打,击落数架斯图卡不说,甚至波尔宾一直追到了德军的前线机场。在这场空战中,一共有13架斯图卡被击落,其中两个战果就属于波尔宾。而苏联方面仅仅损失了一架苏-2,返回基地之后,波尔宾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

  对于战斗英雄李晓峰自然不会吝啬表扬和嘉奖,但他毕竟是来谈问题的,在他看来这场惨烈的空中绞杀战更多的应该吸取经验教训。

  “对于拥有坚固防空设施的目标动攻击,被证明是相当危险的。这一次敌人仅仅布置了两个高射炮团,就击落了我们大概一百架轰炸机和攻击机。这说明什么?说明一旦我们开展对敌大城市或者敌人重兵集团的空袭,那遭到更大的挑战。我们很有可能要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