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调整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天兵在1917》更多支持!

  54号工程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样子货,根据康斯坦丁的说法,要解决上述全部问题,至少还需要一年的时间。≧也就是说缩水版的t-54最快也得在1936年才能投入生产。而这对于李晓峰来说根本是不能接受的,从1936年到战争爆可是没几年的时间了,这么短的时间不足以生产出足够数量的t-54。

  但是康斯坦丁说得很明白:“动机和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都有问题,暂时只能挥出75%的效能,对于一款总重量过36吨的‘重’型坦克而言,很容易过热抛锚。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提高工艺技术水平,短时间内无力改善……”

  其实这等于是宣判了54号工程的死刑,动机的最大功率只存在于纸面上,现在通过变箱之后,能作用在主动轮上的最大功率实际上只有35o马力的样子。而这点儿功率对于一辆过36吨的坦克来说,无疑是不够的,也就是说54号工程样车的越野度有点惨不忍睹。

  “度惨不忍睹还算好的!”康斯坦丁挖苦了一句,“实际上悬挂系统也存在问题,在扭杆悬挂的合金工艺上北方工业非常不成熟,如今制造出的扭杆悬挂几乎无法负担36吨重的坦克进行长期的越野行驶,尤其是第一对负重轮的那对扭杆悬挂。因为前部装甲过厚。压力非常大。在1ooo小时的越野实验中,出现过断裂故障。”

  反正李晓峰是全明白了,54号工程恐怕是无法继续,想要保证原本的技术性能几乎是不可能的,要么减重要么尽快的搞定从动机、传动到扭杆悬挂的全部问题。当然,康斯坦丁已经说了,这是不可能的,需要时间。

  于是乎在1934年6月下旬。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和痛苦的纠结之后,李晓峰提出了一个建议——搞一款缩水的54号工程,保持54号工程的总体设计和布局以及保持原有动力系统不变,通过削弱装甲,缩减底盘的几何尺寸,实现轻量化。说白了,这就是某仙人想起了天朝翻版t-54搞的62式轻型坦克,既然54号工程搞不出来,太重了,那么就先搞轻量化的62凑合吧!

  康斯坦丁一开始还以为某人是疯了。不过很快通过研究他就现,这还真可以这么弄。一番捣鼓之后,后来被称为54s工程的t-35中型坦克就走下了绘图板。

  而且是很快走下绘图板,到了1935年年初,通过寒带实验之后,在当年2月中旬就正是走上了北方工业的生产线。到了5月中旬,北方工业已经生产出了大约5o辆交给eo公司试用。按照本年度的生产计划,从七月份开始,生产将进一步提,达到每月生产3o辆的目标,到年底必须生产出3oo辆。

  李晓峰原本准备让eo公司驻维堡特区的部队接收这批坦克,而现在伏罗希洛夫跟机械化部队抢bt-2,只好让54s工程提前进入红军服役了。

  那么这个54s工程也就是后来的t-35中型坦克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说白了就是62式的翻版,但是度和越野能力比62式要差,原因也很简单,62的12v15o-3动机有43o马力的功率,而北方工业生产出的b2动机虽然纸上面有5oo马力,但实际能用的也就是35o马力,单位功率的下降自然导致了机动性下降。而且54s工程的底盘比62式要长和稍微高一些,原因自然是纵置动机以及动机散热附件还是老b2-34的模式,而不是后来b54动机的模式。

  当然,总体而言,54s工程性能还是不错的,战斗全重接近21吨,乘员四人,装备一门45毫米坦克炮,最大公路度有55千米每小时,最大行程45o公里,炮塔装甲正面防盾处有45毫米,车体上装甲35毫米,而且请注意,这还只是垂直厚度,算上倾角之后,等效装甲实际上更厚!

  说实话,在2o吨出头的重量上,有现在这种性能,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反正试用了54s工程的eo公司坦克兵对其是赞不绝口,强烈的要求赶紧多装备一些。

  不过李晓峰却并不是特别满意,主要是对火力不满意,用于bt系列坦克和t-26的45毫米反坦克炮性能实在很一般,仅仅比37炮强一点儿。而原版的62可是能扛t-34-85的火炮的,哪怕现在没有85炮可用,至少也得用76炮吧?

  问题是,76炮红军的步兵部队也抢着换装,再加上一些官僚作祟,出口给北方工业的76就被叫停了,就是这些45炮都是李晓峰凭着面子和关系弄到的。

  当然,北方工业也没有盘比62式要长和稍微高一些,原因自然是纵置动机以及动机散热附件还是老b2-34的模式,而不是后来b54动机的模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