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代表正义行动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收到这封信之后,不管是伏罗希洛夫、布琼尼还是斯大林都是很得意的。整个二十年代,随着图哈切夫斯基、乌博列维奇和特里安达菲洛夫的崛起,强势推行机械化作战理论,让骑兵的日子很是不好过。这回通过实战逆袭了一把,在他们看来就是纠正之前“错误”的开始。

  这帮人那真心是上蹿下跳,一副反攻倒算的架势。甚至不止斯大林的骑兵系很活跃,同样活跃的还有托洛茨基和图哈切夫斯基,在军委失势的他们自然不甘心认输,不断地抨击李晓峰、乌博列维奇和特里安达菲洛夫。认为是他们的失误才导致了机械化部队的战绩不如人意。

  一时间潮流涌动。似乎军委又有大洗牌的意思。面对这种局面。雾风耶维奇很有些担心:“安德烈同志,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要不要提醒一下罗科索夫斯基同志……”

  不等李晓峰话,雅科夫就打断了他的话头:“费多尔,你太紧张了,战斗才刚刚打响,这能说明什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评述功过也得等战斗结束不是吗?”

  雾风耶维奇纠结道:“可是……”

  李晓峰也摇了摇头:“这时候不需要给罗科索夫斯基同志施加更多的压力。并且他的表现并不差,他完全是按照作战计划在指挥战斗,其表现没有任何问题。”

  实际上李晓峰不光认为罗科索夫斯基的表现没有问题,甚至认为他的表现很不错,为什么?他看过当地的地图以及空中侦察的照片,海拉斯滕河流域其实不太适合机械化部队展开,周边区域因为河泽较多,对机械化部队影响较大,能克服地形影响,渡河之后还前进十几公里已经算不错了。

  至于骑兵第四师的表现。李晓峰也看过战报了,第四师确实在朱可夫的带领下冲得很猛很快。表现异常出彩。但这也是有原因的,骑兵部队对地形的适应能力本来就比机械化部队强,而且渡河也更加容易。更关键的是,朱可夫在这次战斗中采用的战术依然是国内战争时期的打法,那就是轻骑兵狂飙突进,而重装备全都丢在了后面。

  这么说吧,朱可夫的快前插付出的代价是,配属给他的炮兵团还丢在了哈拉哈河渡口,暂时他的骑兵部队只能用机枪和迫击炮打仗了。

  而罗科索夫斯基不一样,他尽量保持了队形的完整,虽然牺牲掉了一部分突击力,但他的部队全都渡过了哈拉哈河,而且已经完全展开,不像朱可夫的部队拉成了一个长蛇阵。

  实际上布柳赫尔对于朱可夫的高突进并不是完全持表扬态度,虽然按照大纵深作战理论,快突破并高向纵深展是包围和歼灭敌人的好办法。但是突破的箭头部队不能太弱,像朱可夫这样就是强弩之末,碰上了敌人的强势反扑,反而容易被击溃,到时候可就不好玩了。

  甚至从当天晚上开始,布柳赫尔就给铁木辛哥出了警告,命令他关注自己的队形,尤其是要注意骑兵第四师的队形问题,要求第一骑兵军在未来一到两天内不要急于向纵深突击,而是优先保持战线的紧凑性。

  不过布柳赫尔的警告并没有被铁木辛哥听进去,第一天作战太顺利了,让红军上下对关东军的战斗力做出了错误的估计,认为日军不堪一击,以为战斗很快就会大获全胜。连铁木辛哥都有些飘飘然,自然对布柳赫尔过于保守的警告显得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布柳赫尔已经过时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关东军并不是水货,更不是草包。红军之所以一开始进行的如此顺利,主要是突袭打了关东军一个措手不及,并且关东军之前的军事准备并不充分,完全没有想过红军会抢先难。

  实际上从后来的研究现,苏联从1934年年底开始的战略欺骗是非常成功的,麻痹了日本政府的神经,使他们认为苏联更愿意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但实际上这几个月西伯利亚铁路运量激增,大量的红军及其军事装备在快东调,使得远东红旗方面军在路上和空中力量上占据压倒性上风。

  而日本那边,因为大本营和关东军之间的矛盾,虽然关东军一直在做战争准备,但是行动太慢,而且是偷偷摸摸和断断续续的进行,哪怕是按照日本人的时间表,也得到五月中下旬才有主动进攻的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