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战争的尾声(上)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福煦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在他看来红军不太可能死死地挡住他向华沙城区跑,反正跑进去了依然是被围困,谁会拼死从一个包围圈冲向另一个包围圈呢?

  而英国人那边则不一样,突出去了就是海阔天空,红军必然拼死堵口子,上一次突围行动失败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并且福煦还认为只要英国人向西南方向突围,必然会吸引红军绝大部分注意力,那么他这边的压力就小了很多,自然而言成功的可能性更高。

  说白了,福煦就是想让英国人当替死鬼,而且这个狡猾的老头在行动开始之前还特别向下面的师长暗示:“等英国人开始突围之后。至少等十五分钟。你们再开始行动!”

  不过当时。他的副官问了一句:“可是就算我们成功冲进了华沙城内,又能改变什么?还不是在等死吗?”。

  福煦当时笑了一声,什么都没有说,但是在日记中写道:“我只能等,以我的兵力根本就不可能突围成功,只有冲进华沙我的部队才有喘息的机会!我始终相信国家是不可能完全放弃我们不管的!”

  说白了,福煦还是想逃进华沙赢得一个喘息的机会,毕竟华沙城内再怎么也比野外强。冲进华沙至少不用在野地里挨冻,说不定还能从波兰人嘴里抢一点儿果腹的食物,而且依托城市打巷战能坚持更长的时间。

  不得不说,福煦还真算是老谋深算,他大概已经现了,就算能从西南方向突围出去,后面也会面对红军的追剿。以他们这些饿得打晃晃残兵败将根本就不可能跑得过红军的骑兵,诚然红军的骑兵在阵地战中没有什么作用,但是这种痛打落水狗的活计他们是非常胜任的。

  在福煦看来,就算能冲出包围圈恐怕反而死得会更快一些。他如果想捡回一条老命,唯一的办法就是冲进华沙。那样才能坚持更长时间,而坚持的时间越长也就意味着等到增援部队的可能性更大。

  为英国人默哀吧,约翰牛们恐怕想不到他们已经被盟友给算计了,福煦这是准备用他们的鲜血给自己铺一条活路。相反当时英国人觉得老头还很可爱,觉得老头够义气。

  突围的战斗又一次打响了,英国人前赴后继的向红军的阵地不断地猛冲猛打,确实有点破釜沉舟的意思,而在另外一边,原本应该和他们同时突围的法国人却一片沉默,当红军的大部分注意力都被英国小伙伴吸引走了之后,福煦才下令突围!

  一切都跟福煦估计的没有两样,包围圈东边的红军确实没有做激烈地抵抗,当法国人表现出歇斯底里的一面之后,红军选择网开一面,大概他们认为就算法国人冲过去了依然也只是死路一条。

  “快!再快一点!”

  福煦在副官和勤务兵的搀扶下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不快一点红军反应过来了他可是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所以当老头一口气冲进城内时,直接就引了哮喘,差一点给老命送掉了。

  福煦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突围行动算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当大部分英国佬在红军的铜墙铁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当少数约翰牛在波兰平原上被米罗诺夫的骑兵追得如死狗一般的时候,福煦的部队大部分安然的冲进了城内,同华沙城内的部队接上头之后,法国人在接下来的这个晚上至少不用在野外受冻了。

  福煦高兴了,伏龙芝可是完全高兴不起来,之前他将大部分部队都放在了对福煦的围剿上,准备收拾完福煦再回头收拾华沙城内残存的协约队。可现在倒好,福煦带着一大股敌人逃进了城内,两股敌人合成一股,这让后面的仗不好打了。

  是的,伏龙芝其实也不想打巷战,根据内战的经验,哪怕就是有两倍的兵力优势打巷战都会很吃力,将会付出惨重的损失。而现在伏龙芝不想大出血了,毕竟按照政治局和军委的要求,后面他还得跟帝国主义在波兰对峙,必须打成平手。如果在华沙损失太大,后面可就不妙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上任之后,立刻停止了对华沙城内敌人的围攻,转而先消灭福煦的原因。而现在倒好,敌人都涌进了城里,让巷战变得更加艰难了。

  “继续围困msp; 说白了,福煦就是想让英国人当替死鬼,而且这个狡猾的老头在行动开始之前还特别向下面的师长暗示:“等英国人开始突围之后。至少等十五分钟。你们再开始行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