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斯维尔德洛夫来了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雅科夫.米哈伊诺维奇同志,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小同志就是安德烈.彼得洛维奇,我们团中央的新任组织部长,也是我刚才跟你提到的那个构想的发明者!”

  其实这个雅科夫.米哈伊诺维奇刚刚进来的时候,李晓峰就已经注意到了他,没办法,人家实在是太有名气了,大名鼎鼎的斯维尔德洛夫谁不认识?

  斯维尔德洛夫那真真实实的是大能。组织协调能力那是顶呱呱,可以说是列宁的左膀右臂,可不是某仙人这种弄臣可以比的。1919年斯维尔德洛夫患西班牙感冒突然去世之后,列宁在苏维埃大会上说过这样的话:“斯维尔德洛夫不在了。对苏维埃来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以后要另外组织一个几十人的机构才能完成他一个人的工作……”

  而且斯维尔德洛夫不光是能力强,还一心跟着导师大人的指挥棒走,更关键的是他还非常的年轻,1885年出生的他,今年才刚刚32岁,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

  当然,斯维尔德洛夫的年轻跟李晓峰的年轻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他的资格和资历一点儿都不浅,1901年不满十六岁的他就投身于革命。以15岁多一点儿年纪入党。

  同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后,斯维尔德洛夫就把《火星报》的宗旨当作自己的箴言,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因此,他的活动曾受到《火星报》的关注和赞许。1901年12月20日《火星报》曾专门报道他说:“这位尚不满16岁的少年革命家首次在布尔什维克队伍中知名。”

  而1905年革命大爆发之后,斯维尔德洛夫更是又上了一层台阶,这年年底,将将21岁的斯维尔德洛夫被党中央派往乌拉尔地区,用以加强那里的工作,以便促使党被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由于他的出色的活动。不仅使叶卡特林堡委员会的组织和宣传工作迅速改观,而且他自己也成了那里工人所熟悉的组织者和演说家。列宁当时很高兴的表扬他说――当斯维尔德洛夫还是一个青年的时候,就全心全意的从事革命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斯维尔德洛夫在全心全意从事革命活动的同时,还很有余力的解决了自己的个人问题。在乌拉尔地区他找到了自己今后的伴侣。不像我们这些后世可怜虫,工作干不好。要房没房要车没车的,都不敢想讨老婆的事儿。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小斯同志的精力多么充沛,难怪后来将中央组织部长和中央书记处书记一肩挑,去世之后还得让列宁找几十个人来代替他。

  不过斯维尔德洛夫最牛的还不是这些,1912年开全国代表大会的时候,当时仅仅27岁而且还在蹲大牢的他,就被缺席选为了候补中央委员,不就就增补为中央委员。论资历,他可是一点儿都不比斯大林差,甚至当时中央委员的排名里面,他还在钢铁同志的前头。

  说到坐牢,布尔什维克里最牛的是捷尔任斯基,铁面人小半辈子都在铁窗和流放中度过,而斯维尔德洛夫也一点儿不逊色,从参加革命开始,他一共被捕14次,有12年在蹲号子。想一想他拢共也就活了34岁,可以说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光在大牢里渡过。

  不过比较稀奇的是,斯维尔德洛夫在二月革命之后,并没有和斯大林一样留在彼得格勒工作,他比斯大林要先回彼得格勒,但是只在彼得格勒打了个转转,就直奔了乌拉尔地区,跑到基层主持工作去了。说真的,这个举动是比较奇葩的,毕竟彼得格勒才是革命的中心,像他这样的中央委员不留在革命的中心主持大局,却莫名其妙的去偏远山区,真是搞不清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不过想一想当时加米涅夫和斯大林的政治主张,再想一想斯维尔德洛夫一贯的亲列宁的倾向,不排除这两个货联手弄走了小斯这个可能,毕竟他们谁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左派中央委员留在革命中心跟他们作对。

  当然,这只是猜测,因为当时李晓峰跟石头和钢铁也不对付,连入党都不可能,像这种核心的事情他肯定无从得知,甚至当时他都没来得急见一见斯维尔德洛夫。以至于现在办公室里的三个人都是头一次会面,场面还真是有点儿滑稽!

  什么?你说斯维尔德洛夫跟列宁也是头一次会面,还真别不信,他们还真是第一次见面,虽然两人已经是神交已久,但确实没见过面,最多是有过通信。

  其实这个情况也很普遍,1912年以前,斯维尔德洛夫在党内还是小字辈,只是在乌拉尔地区主持工作,自然没办法和列宁会面。而1912年以后,列宁被捕流放又很快逃出国外,自然更没办法见面。

  这个世界就是那么奇妙,有的人明明天天见面,但关系也就那样,而有的人明明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关系好得跟父子或者兄弟一样。就比如斯维尔德洛夫和列宁。

  两人的这种情绪连李晓峰都看出来了,明明办公室里是三个人,可那两位眼睛里明显是没有他,对某仙人来说这种情况说不吃醋那真是假的……(。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