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章 罪之莲,恶之花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世界既可以指实际的世界,如五浊恶世、极乐净土;也可以指心,如五浊恶世、极乐净土。三千世界及其六道四天下则指心。

  或复有人作如是念。我于今者应行十善。以是因缘。我身坏时。当得往生郁单越中。彼处生已。住寿千年不增不减。

  往生的最终目标是令往生者成就佛果,永离诸苦。

  佛为度众生方才来此世界,虽然也会受到业力,但佛功德圆满,不被业力转,故称如来。往生法门便是以此为要目标。

  往生最殊胜是愿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

  与其待色身散坏诸佛菩萨前来接引,不如当下即修心,先入心净土。如此修最快,如此修色身散坏时去诸佛世界最有把握。

  因心净土可消业障,业障轻了,身坏后就不容易被业力转去恶世,纵使遇到恶缘,诸佛菩萨把我们接出来也容易。诸佛菩萨慈悲普无有差别,但因众生业力不一,故有人命终得度,有人命终入恶世受报。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修行住菩萨无生无灭,念佛不著,不著念念亦不著所念佛,故称如来。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以一念至诚心忆念弥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光,以佛慈光回向己深心,安住于佛,广宣正法度脱众生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待业报身死,即得与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相聚一处,所现诸境真实不虚。

  起诸善根以一念净心忆念弥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光,以佛慈光回向己净心,安住于佛,广读大乘,以法布施利益众生,愿生彼国。

  待业报身死,即得与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相聚一处,所现境如幻如化。

  以一念至心忆念弥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心,以佛慈心回向己心,安住于佛,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愿生彼国。

  待业报身死,心不颠倒,即得与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相聚一处,如在梦中。

  起善根断恶念,以一念无恶之念忆念弥陀愿佛接引,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念来接,安住佛念,得一心不乱。

  此一心不乱能令众生次第得天眼、天耳、他心智、神足。

  一心忆念弥陀愿佛接引,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念来接,安住佛念,得一心不乱。此一心不乱能令众生免堕恶道。

  念佛要做到时时忆念需要因缘具足,如果是在家居士,工作生活诸事所缠,要时时提起正念很难,就需要兼修行法,将所修功德或福德回向愿往生。

  持戒善护己念;广闻方等经典,闻已解实相义,解实相义已能以心行;修六波罗蜜。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净土。

  持戒善护己念;广闻方等经典,闻已得不相空相,于此不相空相心不惊动。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净土。

  持戒善护己念;起无上道心,于大乘法不生疑烦恼。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净土。

  持十善业,不起妄想,不昏沉,不爱著四禅定解脱乐,不染著世间愚痴行,不讲不观听世间愚痴法,不造五逆,以此善根回向愿生净土。

  下品往生者,由于业障过重已经无法凭己力自度,需有善知识救拔。

  以菩提心摄一切法,于一切法离妄自在,是名和合僧。当然这是如来境界,不是我们当下可受持的。但不解佛威神无量,于佛大乘法起分别我们当下即可断。

  以恶心伤于己心之佛。于佛不恭敬不信乃至谤佛,或以贪著五欲之心求于佛,或为名闻利养行法布施皆为出佛身血。(未完待续。)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