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章 侠客行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一起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太玄经?”

  梁华宇他们听得眼睛一亮,深感朗朗上口,尽管人物和地点不同,可是这一诗词的意境却和他们如今这般的相同。

  李太白这一《侠客行》古风,抒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有人认为这《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谋取胜。

  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

  李太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李太白这诗亦当如是。《侠客行》是诗人李太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

  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

  “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

  诗人进而写游侠的行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等等的高尚人格。

  诗人是以“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赞的。事实上,诗人之所以少好任侠,乃是以此为理想人格而向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侠社会意识,写得如此深刻而生动。

  最后,诗人以战国时“窃符救赵夺晋鄙军”中的侯嬴、朱亥”二壮士”例,阐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之旨。“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紫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恒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三杯吐然诺,五岳为之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紫霓生。”重然诺,尚意气的任侠,真是“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震撼了大梁城:“千秋二壮士”,是当之而不愧。“不惭世上英”!诗人对“二壮士”叹服不已,情见于词了。

  然而,诗人不仅在热烈的颂唱“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扬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太玄经》”是为壮夫所不为!

  《侠客行》诗虽在歌颂任侠,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所以把诗人少年的豪情壮志表现无遗。

  尽管如此,依然能够用在兰绝尘他们身上,他们已经无需向往侠客,他们如今便是侠客。

  李太白是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

  兰绝尘何尝不是借他人古诗,抒自己内心那豪情壮志,坚定自己心中那一份侠义之情。

  “好诗!”逆水寒一剑挥出,寒气冻人,凶徒被斩成无数肉块,冰冻成团,听到兰绝尘的诗词,心中血脉贲张,豪情万丈。

  “哈哈哈哈……兰禽兽,这诗叫什么名字,我喜欢!”断浪挥舞着手中海神三叉戟,戟出如龙,所过之处,凶徒皆被搅成血沫,骨血四溅,却滴血不沾衣。

  “侠客行!”兰绝尘回过头,淡漠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牙齿雪白如雪,随着双眸一起闪烁着森然的光芒。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句话我最喜欢,可是不对,不对!应该改成‘一步杀十人,万里不留行!’”擎天棍在吴良手中如有神,被吴良盯上的凶徒,无一能够逃脱吴良的攻伐。

  擎天棍重万钧,疑是太古上神以宇宙支柱祭炼而成的神兵,目的是为了镇压宇宙,维护宇宙时空稳定,防住宇宙再度生一次大爆炸,万灵陨落,生灵涂炭。(未完待续。)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