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我们的兔子终结者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诸侯之宝,三宝珠玉,宝玉。”

  “惟善,以为宝。如鼓瑟琴,宝琴。”

  “熙凤于戚,熙敬止,凤鸟不至。王熙凤。”

  “可使为政,卿禄三大夫,可卿。”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顾鸿雁、麋鹿。雪雁。”

  啪!酒杯落地,脸红透的朱软玉软软的倒在丫鬟怀里,微微闭着眼眸。喃喃道:“服了,真真服了!”

  秋阳高照,金陵城外的围场人马喧嚣,据说满清是骑射民族,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主要以游猎为生,入主中原后,仍然保持着游猎的习惯,意思是不忘骑射。康熙乾隆所谓每年秋天都要到木兰围场去打猎,一来旅游散心,二来讲武习射,训练军队。

  纯属一派胡言,打猎就是打猎,哪来什么伟光正的借口?打来打去,也没见后来的皇帝坚持,八旗子弟渐渐成为一群废物。

  汉人的天下哪个不是骑射得来的?历朝历代有的是帝王打猎,但都遭到文官们的抵制,指责不务正业。确实一个皇帝没事就兴师动众的数万人出去玩,不是不务正业是什么?反倒后世一群满遗对满清皇帝歌功颂德,连七下江南都能美化成皇帝私服解决民间疾苦。

  总之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大肆丑化明朝皇帝没什么可说的,人无完人,不要因此而美化明朝历代帝王,应该客观公正。

  公平的说,宣德皇帝是个保守主义者,尽管时常遗憾没有生在祖父的时代,却明白自己的定位。

  宣德朝是大明建国后的第一个“守成”时期,虽然没了积极进取的朱棣,但明军用火器一样抵抗了北方强敌,守住了朱元璋时期的国防线。

  历史上的朱瞻基就是位稳重务实的人,他一登基,马上采取一系列稳定国家的举措,从永乐时期的积极扩张转而收缩防御,从交趾撤兵,重视农业,整理内阁和司法,结束永乐时期许多事物,比如毁誉参半的郑和下西洋。

  尽管洪熙朝解决了朱棣南征交趾、北击蒙古、营建北平、远航西洋四大项空前消耗国力的国政,使得洪武三十余年来的国库积蓄得以保留下来,让百姓继续休养生息。但同时洪熙朝一样远征海外,建造大批的战舰,训练火器军队,一系列的水利交通等大工程,加上自然灾害连年发生,也大量消耗了重商主义所赚取的财富。

  国力的提升,并没有解决生产力的相对低下,显著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准,所以朱瞻基认识到,他必须坚持实行轻徭薄赋的基本国策,如停止一些耗资巨大的工程,不恢复皇家采办,禁止农忙时扰农,禁止日益昌盛的宗教,禁止边镇将领随便出击,干扰民事。

  这都是非常令徐灏感到欣慰的,历史上的朱瞻基就是如此,现在还是如此,他与朱瞻基的政治理念基本相符。

  朱瞻基要做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大扫黄是不提倡生活奢靡,大量放免工匠,严格控制营造业,保护手工业者的利益,全力保护农业的发展,大量减免粮税等等。

  历史上宣德朝有效缓解了永乐后期国家财政严重超负荷的困局,使得整个社会经济重新沿着洪武朝时期的上升趋势持续发展。

  现在,因朱瞻基的稳重,大明的综合国力将会继续攀高,人口将继续大规模的增长。

  以上都让徐灏绝对不会干涉皇帝的私人兴趣,还主动把满清皇帝所谓边游猎边训练军队的赞美之词抄了过来。

  就让我们可爱的宣德皇帝,也成为一生写下四万多首诗词,平均一天打死318只兔子,震古烁今、空前绝后、千古唯一的兔子终结者吧!(。。)

  (..)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