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遗老遗少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历史上。朱棣违背了把大宁地区让给朵颜三卫放牧的诺言,这显然是英明决定,并且朱棣早已准备削弱朵颜三卫的人口实力。

  同时,阿鲁台抓住了这个契机,利用他与朵颜三卫首领的亲家关系,以支持朵颜三卫南迁大宁为条件,达成了鞑靼部和三卫的盟友关系。

  永乐二十年,朱棣第一次率兵突袭朵颜三卫,就是为了打击双方的联盟。通过这一历史事件,证明此前阿鲁台确实是和朵颜三卫暗中联合了,不然朱棣作为帝王绝不会恩将仇报。

  不单单明朝不信任但也离不开朵颜三卫形成的外围屏障,遗老遗少们更是深恨三卫的蛇鼠两端,而如今明军和历史上的永乐大帝一样,业已重创了朵颜三卫,这就演变出新的局面。

  水草最丰美气候条件最好的科尔沁草原以及朵颜三卫游牧的大片草场空出来了。

  历史上,永乐八年三月,朱棣率五十万大军征讨阿鲁台和本雅失里,六月,迫使阿鲁台和本雅失里分裂。

  本雅失里率部西走,阿鲁台率部东奔,明军首战本雅失里,蒙古军大败,本雅失里仅以七骑脱走,西入瓦拉。

  朱棣随即率兵向东,大败阿鲁台部于兴安岭,同年冬,阿鲁台被迫遣使投降,永乐十一年,朝廷册封阿鲁台为和宁王。

  也就是说,历史因徐灏的到来变得扑朔迷离了,明朝没有损失十万精锐,可也没有大举进攻本雅失里和阿鲁台。

  徐灏不想开战的一个原因是不愿轻启大战,劳民伤财没什么作用,另外一个原因是想坐山观虎斗,任由塞外蒙古人自己间打生打死,必要时再派出军队平衡东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也怕大军失利,万一十几二十万人全军覆灭,承受不起外,局势也会变得急转直下。

  动员数十万大军征讨蒙古,看上去气势磅礴,可如今谁有资格担任主帅?谁敢担任主帅?谁有能力担任主帅?这个决定徐灏不敢承担,也不能承担,一旦失利,就得面对整个朝堂的抨击,轻则身败名裂,重则家族覆灭。

  打击了鞑靼人,就不能坐视瓦剌人想趁机统一整个蒙古,就必须又要去征讨瓦剌,如此循环下去,只要不能彻底灭亡蒙古,最终一切都只会徒劳无功。

  永乐十四年,朱棣继打服了鞑靼后,再一次率大军北伐,大败瓦剌军。

  阿鲁台趁机也与瓦剌开战,马哈木败亡,部众溃散,其子脱欢被俘,在阿鲁台家当起了奴隶,后来被释放回归瓦剌。

  永乐十五年,立志复仇的瓦剌军在兀古者河大败阿鲁台。

  永乐十七年,阿鲁台再次大败瓦剌,吞并了诸多部族,恢复了实力。

  永乐十九年,阿鲁台背叛明朝并大举南下,随即引发了朱棣的后三次亲征。

  尽管三次亲征得以让阿鲁台的实力受到了很大消耗,不敢再南下,可也让瓦剌乘机迅速扩张势力,马哈木之子脱欢就像当年的成吉思汗一样,灭亡了阿鲁台的鞑靼部,几乎统一了大半个蒙古草原,也为其子也先后来成就的霸业奠定了基础。

  徐灏做梦都想解决蒙古人,上兵伐谋,他坚持不开大战,积蓄实力好让国家顺利过渡到近代。

  如果能发明出电、火车、无线电、步枪子弹乃至机关枪等,到了那时,蒙古人就算繁衍生息了千千万,拥有数百万的控弦之士又能怎么样呢?

  秋风扫落叶!

  近代已经证明了,热武器时期,汉民族有了无惧任何强敌的资本。(。。)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