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比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徐灏笑了起来,算是曾啓半个弟子的马愉,果然有些魏晋狂态。他曾在作赋方面下过苦功。也就是说,一两千字的文章不带打草稿的。

  马愉天资非常过人,曾琦对他寄予厚望,不过曾啓私下里说过马愉年轻气盛,看似谦和实则不沉稳,喜好花团锦簇的文章,不耐作讲究对仗工整的八股文,而时下考场很忌讳虚浮。

  厌恶华丽崇尚简朴自然是洪武年间遗留下来的风气,这时雨花诗社的名儒颜贵说道:“一个孩子竟然要作赋,此题目难,我等做起来亦觉吃力,有些意思,谁下场和他切磋?”

  另一位大儒窦寅说道:“我等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就让宋国出场吧,当做今年的科举演练一下。”

  宋国起身笑道:“那晚生就会会这位小兄弟,希望他不要令我失望。(www.wx.l)”

  信心满满的宋国丝毫未把一个孩子放在心上,如果说作诗对联兴许可能妙手偶得,来几句惊世绝句,那作赋则完全是一个人的功力了。

  走到马愉面前,宋国笑道:“你是哪里的生员?竟不自量力的跑出来,赶紧回家学习去吧。”

  马愉恭敬的道:“弟子是山东临朐人,还未取得任何功名。”

  “连童生也不是?还是江北人?”宋国不屑神色愈浓,江南士林看不起江北士林有些年了,何况还是个白丁孩子。

  当下不再废话,即使对手无足轻重,宋国也没打算随便应付,毕竟这里是国子监,为了来年科举也要倾尽全力,博得名声,等考中进士金殿面圣时,好名声往往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明朝状元榜眼探花是要由皇帝钦点,刨去各种因素,比如名字取得不好,长得不符合口味,字写的很差等等。故此帝王的个人倾向非常重要,才华相当的两个人,一个素来喜欢的才子,一个名不见经传之人,取谁不言而喻了。

  “五色云赋。”宋国在心里揣摩着腹稿,众目睽睽之下只能一次完成,而且要尽可能的快。

  类似作赋这种说简单也简单,说最难也最难的文章,一两千字耗费一两个时辰已经是很不简单了。晋代大儒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过,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的华丽细腻;赋则是用来描写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

  赋最早出现在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代表人物是屈原。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叫做“辞赋”;魏晋之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体,叫做“律赋”;宋代则成为了散文形式,称为“文赋”。

  到了明朝。大体和宋代一脉相承,但又多多少少受到八股文的影响,趋于严谨工整的律赋,而许多读书人不愿受到拘束,因此把无拘无束的元代小说体裁更加发扬光大,倾向于讲故事而不是卖弄文采,赋介于诗和文之间。

  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所以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赋则常常为了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寻思了半天,宋国迟迟没有下笔,先偷眼瞧瞧对方如何,却见马愉一支笔如兔起鹄落,忽疾忽徐,欣然科举也要倾尽全力,博得名声,等考中进士金殿面圣时,好名声往往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