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淘气学生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wx.l</p>城外萧家村,卧室里,徐灏抚摸着萧雨滢细腻的身子,闭目养神。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今年村里平整出一千亩旱地,准备种棉花,你看怎么样?”萧雨滢边说边把男人的大手拽回自己的躯体上。

  “棉花?”徐灏有些惊讶,棉花大概是南宋时期从中东传入我国,元代把棉布当做夏税之首,明朝也大力征收棉花棉布,棉花的作用太多了。

  不同于玉米等高产作物传入明朝中后期的不太重视,明初官府非常重视,一直在大力推广,劝民植棉,几乎任何地区都有棉花。

  棉花是耐旱作物,村里人要大面积的种植,大概是和产量日益提升的纺织业有关,对于原料的需求量增大,使得乡亲们开始有了经济意识,徐灏很高兴。

  更高兴的是萧雨滢竟然对棉花如数家珍,看来是用了心了,“棉花籽榨出来的花籽油,能吃,能点灯,能润滑大车、水车、纺车,女人也能往头上抹。你不知道大多数女人的梳妆匣子里,都备有不大的布油饼,那就是花籽油以备不时之需么。”

  徐灏笑道:“我是不知道,我更不知道你身上藏着什么油,那么润滑。”

  “呸!”萧雨滢脸红了,刚想躲闪被男人一把拽了过去,大清早胡天胡地起来。

  村里最近新开了一家饭馆,做的一手地道的白肉罩火烧,白肉就是猪肉,大锅支在门口,一方方白肉肉皮朝上整齐码在锅里,熬煮的肉汤香气能溢满整个村子。

  徐灏坐在外面,伙计用刀把火烧切开,放入一只大海碗。上面再放上一层切成薄片的白肉,洒上葱蒜等作料,再用滚烫的肉汤浇上。

  村里人也很喜欢这种有着浓郁西北特色的食物,早上吃一碗干起农活充满了力气。

  如今的萧家村有了异常醒目的变化。纵横两条主街都铺设了沥青路面。其余道路也大多铺设了青石板,家家户户的房子都变得更好了。

  道路自然是徐家掏的钱。村里的富裕吸引了很多外地人选择落户于此,本身人口也增长很快。

  一条街开了十几家的酒肆茶楼和饭馆,不像以前只有一两家,此外还有南北货铺、酱菜铺子、香油铺子和药铺等。另外一条街上刚刚新开了两家绸缎庄和专门贩卖香胰子、牙粉牙膏和各种香料的商店。

  村里每个人都会亲热的和徐灏打声招呼。按照老规矩,今早白肉火烧随便吃,乐的掌柜和伙计合不拢嘴。

  吃完香喷喷的早饭,徐灏打算去迁到村里的族学看一看,学校能容纳近千人,不单单是徐家子弟,方圆百里的孩子皆能前来免费读书。花费都由贡田里出,负责打理田产的乃是萧雨滢和萧雨诗。

  学生们按照年纪分了班,一共有十几位先生和十名来自辽东大学的实习生,分别开设了地理历史等科目。当然主流永远是四书五经。

  行走在宽敞明亮的走廊中,耳听族人讲诉学校里的趣闻。有意思的是薛文的儿子薛绩也在学校里读书,先生是个迂板的老儒,对弟子们最是严厉,有一点过错或疏忽就会挨打。

  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薛绩连续几次挨手板,气不过就想起了他娘讲诉的往事。

  先生今年五十多岁,头发胡子却已经白了,岁考时听闻县里新来的宗师乃少年进士出身,爱少嫌老,年少者就算文章欠通,觉得青年人值得培植,每每取在前列;而老者就算是有名的大儒,尽量排在莫等。

  想先生须发如银,生怕名次考低了,不但会坏了名声,且不得参加科举就麻烦了,所以想寻些药来染染头发,吃了几次何首乌一类没有效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